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低温冷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低温冷害

(三) 低温冷害

低温是影响上海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从出现季节来分,有春季低温、秋季低温、冬季严寒等。秋季低温因三熟制改两熟制,已不是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春季低温。上海春季升温缓慢,特别是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年份,3月下旬至5月上旬常有晚霜和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如1983年3月14日和18日两天,郊区降到-0.5~-2.4℃,造成定植的番茄苗50%~60%冻坏。又如1987年3月26口,郊区出现了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温度(-1.3~-3.3℃),全市受冻蔬菜面积为400公顷左右;麦子亩产比上一年下降34千克。再如1991年4月2日,最低气温降到-0.5℃,仅番茄、黄瓜、土豆、矮萁豆四种蔬菜受冻面积达1 857.33公顷,麦子实粒数下降。对夏熟作物和春播作物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有两种情况:
(1)倒春寒。1873年以来,共出现倒春寒55年,出现频率为44.3%,约2~3年1遇。其中一般倒春寒年41年,约3年1遇。严重春寒年14年,约9年1遇。
不同温度年型出现倒春寒的频率不同:冷年为70.6%、平年为49.4%、暖年为16.7%。
(2)低温晚霜。春季当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常有晚霜或霜冻出现,造成夏熟作物、蔬菜冻害死苗;最低气温降到2℃以下时,冻害就较严重;低于0℃时,会造成严重减产。
上海3月第1~5候晚霜出现频率均高达80%以上;4月第2候起才降到20%以下;严重晚霜要到3月第6候起才降到20%以下。有的年份4月初会出现0℃以下的低温,4月6~20日还会降到2℃以下,4月25日以后5℃以下的低温才不再出现。
2.冬季严寒。上海冬季常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严寒天气,当最低气温连续2天降到-7℃以下,或连续7天以上出现-5℃以下低温,会造成大田蔬菜的严重冻害,使蔬菜的上市量大幅度下降。对柑橘来说,-7℃低温对叶片有冻害影响;-9℃低温会造成骨架冻害; -10℃低温有冻死的威胁。如1976年12月至1977年2月冬季异常寒冷, -5℃以下的严寒天气有11天,1月31日的最低气温降到-10.1℃,郊区蔬菜、柑橘遭受严重冻害。
1873—1996年, 日最低气温≤0℃低温日年均42.2天。低温初日平均在11月28日,平均终日3月15日。初日最早出现在11月4日(1950年),终日最晚出现在4月14日(1941年)。不同温度年型的低温初终日及低温日数差异较大,暖年低温初日12月5日,比冷年推迟11天,而终日3月12日,比冷年早5天,暖年冰冻日数30.1天比冷年少15.9天。
日最低气温≤-5℃的严寒日数年均为5.3天,最多年为27天(1917—1918年度),有14%的年份无严寒口。严寒一般出现在12月下旬末至2月上旬初,以1月为最多,占半数以上。严寒最早初日 11 月26日(1922年),最晚终日3月17日(1895年)。最低气温≤-7℃约2年1遇;≤-8℃约3年1遇; ≤-9℃约6年1遇;≤-10℃约11年1遇。1893年1月19日-12.1℃,为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
各年代严寒天气差异较大,20世纪以10年代严寒日出现最多,年均9.9天,其次为20年代与60年代,年均6~7天;70年代起偏少,年均只有1~3天,尤其80年代以来有8年未出现严寒日,冬季气候变暖明显。
上海冬季低温次数、降温强度还与各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关。≤0℃日数以松江、嘉定、崇明最多,年均45~46天:市区和沿江沿海的宝山、川沙最少,为34~38天;其他区41~44天。

☚ (二) 干旱   (四) 高温酷暑 ☛
000093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