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淮阴市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外引内联,实行多轮驱动,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规模由小到大,产品档次由低到高,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37.8万个,其中,工业企业21.45万个。工业企业中,乡村两级工业企业7 054个(乡办2 363个,村办4 691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28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1/4,其中,工业企业80.9万人;乡村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额45.0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4.39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纺织、化工、机电等30多个工业门类。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254.6亿元,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1.53%,比1990年增长3.2倍。拥有省名牌产品11个、部优产品44个、省优产品27个、市优产品145个,有39个产品达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市有“三资”企业151个,实际利用外资3 623.05万美元,乡镇工业产品开始走出国门。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额13.3亿元,比1984年增长近2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