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法
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说抑扬之法有四种,其二就是欲扬先抑。此法的目的是扬。抑,是压抑、按下;扬,是抬起、振发。抑下是为了扬得更高。先抑,可以从反面造成一种反差高度,再扬起,文势昂扬而有波澜,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扬”更有说服力。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赞》说萧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是抑笔,继写萧何奉法惟谨,其势而行,司库藏、更旧法等,是扬笔。《史记》中写秦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与楚“合纵”,门客毛遂自荐,初写毛“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指毛遂)无所有也”,是抑笔,写至楚后“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以至于按剑唐突楚王,吐气楚殿,使平原君赞不绝口,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是后扬之笔。若无前段毛遂久为门下轻薄,向未知名,后段写贤者不可测,就难收出奇制胜之妙。抑扬过渡,前后一定要自然。抑,终不过是衬垫,要重在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