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主要农业用地
上海郊区人多地少,区域经济比较发达,非农建设用地占地较多,尽管区域土地利用率已高达99.85%,农业用地所占比重仍相对较低。1996年,全郊区共有各类农业生产直接用地32.81万公顷,以耕地为主,占农业生产直接用地的92.72%。各主要农业用地的特征如下:
1.耕地。上海郊区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在现有31.51万公顷耕地中,水田约为29万余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2%左右;常年菜地1.27万公顷, 占4.2%;旱地1万余公顷,占4%左右。水田分布十分普遍,远郊因垦殖指数较高,水田普遍多于近郊地区。常年菜地原主要集中分布于近郊环中心城市外围地区,近年随中心城区外延扩张对菜地征用,新增菜地布局于中远郊地区,逐渐形成了近、中、远郊相结合,大分散与小集中相结合的合理组合。旱地多为零星的高亢地、河道整治的堆土地以及分散的农村自留地,布局相当分散。上海郊区耕地的整体质量较高,耕地的机电灌溉控制率已达99.3%,旱涝保收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6%以上,有23.33万公顷优质粮田和1.27万公顷常年菜地列入了农田保护区。多年来,单位耕地农作物产量持续平稳增长,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2.园地。上海郊区园地不多,1981年为0.45万公顷,1996年增至0.93万公顷,以果园为主,另有少量桑园。市郊果园以桃和柑橘为主,葡萄和梨为辅,也有少量枇杷、无花果、猕猴桃等小品种水果生产。桃园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汇和奉贤两县,其次为青浦县,其他各县区多为小型桃园,数量也较少;柑橘则集中分布于宝山的长兴、横沙两岛和南汇、崇明两县,其次是奉贤、闵行和金山,其他各县区较少,分布也比较分散。少量桑园则主要分布在金山区部分乡镇。
3,林地。上海郊区为平原地区,至1996年,林业用地仅0.37万公顷,稍具规模的林地只有崇明东平林场,以及松江区境内低山残丘地区的次生林。此外,较多的是沿江滨海地区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海塘防护林带,以及部分农田防护林;也有部分规模很小、分布又相当散的竹园和苗圃。
4.水产养殖用地。为有效地保障上海城乡的淡水水产品供应,上海郊区除利用河湖水面发展淡水养捕水产以外,还利用断头沟浜、低洼耕地和围垦滩涂地,建设了一批淡水水产养殖基地。1996年,集约化精养鱼塘养殖水面达到1.09万公顷,内塘养殖水面0.62万公顷。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在三个主要地区,即青浦县中西部低洼地区,南汇、奉贤两县的沿江滨海地区,崇明岛北部和东部的沿江滨海地区。其他地区则多中小型养殖场,布局也较为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