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农副产品出口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省委、省政府多次派团出国访问, 国外代表也多次到黑龙江考察, 通过洽谈协商,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不完全统计, 到1995年, 共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50亿元。共签订无偿援助项目16个, 贷款项目9个, 兴办合资企业76个。同时, 引进了水稻、小麦、马铃薯、甜菜、亚麻、向日葵、烤烟等农作物良种和奶牛、肉牛、绵羊、猪、鸡、鸭等优良种畜种禽, 以及优良树种、鱼种; 引进了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甜菜纸筒育苗移栽、优质烤烟栽培技术和草原改良、牛胚胎移植技术、大型塑料管冻精技术、奶牛节粮型技术以及小容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 引进了先进的农林牧业机械设备和大型蔬菜温室设备; 还引进了国外专家, 如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原正市先生和加拿大籍华人程显华博士等, 他们来到黑龙江, 献计献策, 传授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 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为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 也向国外支援了农作物良种、种畜种禽和农垦农机技术。特别是出口的大量农副产品, 受到有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欢迎。出口的主要品种有: 大豆、豆饼碎、豆粕、玉米、杂豆、白瓜子、蜂蜜、蕨菜、薇菜、黑木耳、亚麻纤维、甜菜粕、羊草、人参、鹿茸、五加参、柞蚕丝、鱼籽、活牛、元皮、貂皮、鹅鸭绒等。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额达55 969万美元, 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54.4%, 支援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