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1.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分布。安徽年平均降水量在770~1 700毫米之间。其中淮河以北为770~900毫米,属半湿润地区;淮河以南为900~1 700毫米,属湿润地区。分布趋势是北少南多,平原、丘陵少山区多,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年降水量最少的是砀山,为770毫米;皖南南部年降水达1 700毫米;最多的是黄山光明顶,达2 300毫米以上。全省各地全年降水量见表1-2-4。 表1-2-4 安徽省全年各月降水量及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
全省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各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夏季35%~60%,春季15%~40%,秋季14%~20%,冬季5%~15%。 2.降水日数。全省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这与降水量分布甚相吻合。皖南山区全年降水日数可达150天以上,大别山区也有130~140天左右,淮北平原大部在100天,砀山不足90天。各地降水日数的逐月变化也与降水量相一致。皖南山区4月至6月降水日数最多,而淮北平原因雨季推迟,6月至8月为最多;各地都以冬季为最少。 3.年降水变率。它反映了某地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稳定程度。安徽各地年降水变率在12%~24%之间(见表1-2-5),不稳定性十分明显。比较而言,淮北中西部、沿淮及沿江西部一带年降水变率较高,基本在20%上下,其中亳州达24%;年降水变率最低的皖南宣城、泾县、宁国一带,都在15%以下。 4.各季降水变率。 (1)春季降水变率。全省各地在28%~67%之间。分布为北高南低:淮河以北在45%以上,其中萧县达67%;淮河以南在50%以下;皖南是低值区,泾县仅28%。 (2)夏季降水变率。全省在39%~59%。淮北西部、沿淮、大别山区、江淮之间东部及沿江西部一带较高,都在50%以上;淮北南部固镇、灵璧一带和皖南较低,基本在45%以下,最低的是固镇和宁国,均为39%。 (3)秋季降水变率。全省在45%~69%之间。分布为北高南低:沿淮、淮北和沿江西部较高,均在60%以上,其中萧县、砀山均为69%;皖南较低,基本在55%以下,其中宁国仅45%。 (4)冬季降水变率。全省在48%~81%之间。分布也为北高南低:淮北西北部最高,均在70%以上,其中砀山达81%;淮北南部、沿淮以及沿江西部,基本在60%以上;大别山及皖南较低,在50%左右,其中宁国、泾县均为48%。 纵观全省四季降水变率,都远远大于年降水变率,其中冬季降水变率最大,秋季次之,春、夏季最小。全省全年各季降水变率见表1-2-5。
5.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安徽各地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见表1-2-4。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分布北少南多,平原、丘陵少山区多。沿淮及淮北地区为600~800毫米,江淮之间丘陵区800~900毫米,大别山区1 300毫米,沿江及江南在1 000~1 400毫米之间。 ☚ 四、降水资源 (二)降雪 ☛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山东省降水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降水月际、季节分布极不均匀,一年中大约有60%的雨量集中在夏季(6—8月份),而冬季则降水稀少;月、季、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上呈东南西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图1-2-1 山东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961—1990年) 表1-2-9 山东省各代表站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按照年降水量的多少,全省可划分为3个雨区:鲁中山区南侧、鲁东南沿海及半岛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其中枣庄、临沂、郯城、日照一带降水最多,在800毫米以上;半岛北部、鲁中山区、鲁西平原为中等雨量区,年降水量600—700毫米;鲁北、鲁西北平原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 2.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分别为: 春季,全省降水较冬季有显著增加,季降水量为70—130毫米,一般在10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总量的12%—18%。鲁南、胶东半岛东部、东南部沿海区域降水在100毫米以上,鲁北小区域降水在80毫米以下。3月份全省降水量9—24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1.5%—3.5%,其中鲁东南及菏泽、曹县降水较多,超过2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均在20毫米以下;4月份全省降水明显增多,一般在4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5%—7%,其中鲁东南及半岛东南部超过40毫米,曹县也达42毫米,鲁西北及鲁北区域则较少;5月份除德州、平邑等个别地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均较4月份增多,月总降水量一般在30—6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8%,其中鲁东南及半岛南沿海区域降水超过50毫米。 夏季,总降水量一般在350—5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6%—70%。鲁东部区域降水较多,在500毫米以上;鲁中山地南部、半岛东南部450—500毫米;半岛北部、莱州湾区域、鲁西、鲁西北大部区域降水较少,在400毫米以下。6月份,全省降水60—105毫米,较5月份明显增多,占年降水量的9%—13%,鲁东南区域在90毫米以上,鲁西北区域在70毫米以下。7月份为东南季风的鼎盛时期,降水最集中,月总降水量在150—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4%—34%,其中鲁中山地、鲁东南区域降水超过200毫米,鲁西及半岛北部降水较少,不足180毫米,山地、丘陵多于平原,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8月份降水较7月份明显减少,月降水总量一般在120—200毫米,半岛地区大部和鲁东南区域降水较多在160毫米以上,文登可达21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27%;聊城地区、莱州湾西和西南部,以及鲁中山地降水在140毫米以下。 秋季,全省降水量逐月递减,季降水总量为80—19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22%。地域分布规律仍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鲁东南及半岛东部、东南部沿海区域降水在140毫米以上,鲁西北区域降水在100毫米以下。9月份,月总降水量一般在50—90毫米,占年降水的10%左右。半岛东部文登、成山头及鲁东部部分地区如枣庄、日照等地降水可超过90毫米,鲁西北部分区域如德州、惠民、临清、东营等地降水不足50毫米。10月份月降水一般在30—40毫米,较9月份明显减少,占年降水量的5%左右,鲁西北区域降水较少不足30毫米,鲁东南及沿海区域降水超过40毫米,日照最多达50毫米。11月份降水又有减少,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在15—30毫米,半岛东部地区如烟台、文登超过30毫米,文登多达34.5毫米,鲁西北部分地区不足15毫米,本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3%左右。 表1-2-10 山东省全年各委降水状况表
冬季,是山东省各地降水最少的季节,季降水量一般在15—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5%。12月,月降水总量一般为4—20毫米,仅占年降水量的0.7%—2.5%。半岛东部、北部区域及临沂、枣庄一带降水较多,在10毫米以上,最多可达20毫米(文登);鲁西北区域降水较少,一般在5毫米左右。1月份全省降水量为5—15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0.7%—2.0%,为降水最少的月份,其中枣庄、临沂、日照、青岛、海阳、文登、成山头、烟台等沿海狭长区域降水在10毫米以上,文登最多达15毫米,其它地区均未超过10毫米,鲁西北一带较少不足5毫米。2月份全省降水6—16毫米,一般在1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的1.0%—2.0%。2月份降水除莱阳、招远、海阳等个别地区比1月份稍有减少外,其余大部地区均较1月份稍有增加。 各季降水状况见表1-2-10。 3.降水日数。全省日降水≥0.1、10、25、50mm日数的地区分布规律,基本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日数多的地区在鲁东南、鲁中山区及半岛东南部,降水日数少的地区是鲁西北平原。见表1-2-11。 ☚ 三、降水 (二)降雪、积雪日数及初、终期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