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山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山寺 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系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宋代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湘山寺作为全区最古老的宗教旅游胜地,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特别是三大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 全州名胜 炎井温泉 ☛ 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县西门外湘山上,距县城半公里。湘山为城郊一座孤峰,山中古松参天,山麓二河夹流,峡谷深壑,河水清澈,昔人称此处风景为“湘刹夹流”。山顶有宝塔,名永怀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道光、咸丰年间两度重修。砖石构砌,高七级、实心。塔下为湘山寺。《酃县志》载元人牛良佐《湘山祷龙》诗,中有“山鬼效奇开佛观”之句,可知元代已有此寺。现存建筑属于清代风格,规模小巧,寺塔相峙,山水衬映,风景宜人。寺门有佚名题联:“湘水支流绕;山泉镇日清”、“一派江声长在耳;四时山色不离门”。清李超鼎《湘刹夹流》诗:“山下寒江左右流,梵宫盘结在峰头。镜中倒出烟林合,云际遥连泉石幽。幽塔双悬明月夜,松涛分逐锦帆舟。钟声恍彻诸天外,湘浦循环韵未休。” ☚ 炎帝陵 四、衡阳旅游区 ☛ 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广西全州县“五华围绕,三水汇流”的湘山。“未探桂岭千峰秀,先览湘山一段奇”(宋范成大句)。又名景德寺、寿佛寺,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称。唐高僧全真于至德元年(756)在此始创净土院,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敕为“湘山名刹”。主建筑有大雄宝殿、无量寿佛大殿、妙明塔等。妙明塔建于唐乾符元年(874),高26.6米,八级八角。塔后“飞来石”上刻有曾在此为僧的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兰草图》一幅,寺后有清康熙帝所书“寿世慈荫”巨幅石刻。 ☚ 6. 全州县 7.资源县 ☛ 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市内湘山。原名护国寺,元大德年间创建。清代用其圮毁故址重建寺宇,易名湘山寺,后一度更名为双泉禅院。明清以来向称游览胜地,过往骚客多有题咏。登山可见山门两厢布建5座各具风貌的七级佛塔。正殿分前、中、后三堂,有厢房、回廊相接。寺旁鱼池、响洞、游亭,可添雅趣。三官祠后篁林碧染,鸟鸣深溪,发人幽韵。上凌极顶,居高放眼,逸兴倍增。近可下瞰遵义闹市,旁窥桃源山胜迹,远能目跨湘江,眺望隔水回龙寺翠霭。 ☚ 凤凰山 桃源山 ☛ 湘山寺 湘山寺在广西全州县西1公里湘山南麓,习称湘山寺。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初名净土院。宋高宗敕改为“景德寺”,旋更额为“报恩光孝禅寺”。为全真法师证道之所。昔日有红门楼、玄武楼、山门、大雄宝殿、布经楼、观音阁、寿佛殿、佛母堂、天台院、妙明塔等建筑物,雄伟壮观,夙称“楚南第一禅林”。历代屡毁屡修,1945年,日军投降撤退时放火焚毁。现仅存妙明塔及放生池畔的一组天然石群雕,有麒麟、巨龙、龟、鱼、蛙等20余件。1986年重建湘山寺寿佛殿,维修妙明塔重建观音阁。现寺内有尼姑1人。每逢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日,来这里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 鹅翎岩 海棠桥与海棠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