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游赋
辞赋名篇。元代吴莱作。见存于《渊颖文集》。该赋是吴莱送毗陵道士东游会稽所作。赋文写高士旷视八区,以四海尘浊为不可止息,乃以飞廉、丰隆前导后拥,升天而大游。东至禹穴,旋登天台。南转至于灊(qiān)、霍、盛唐诸山,上巫峡之台观,望峨嵋之云松。随后西行,至于王母之石室,会仙人韩众于华阴。北折而出雁门,登恒岳,上泰山,候晓于日观。虽有“仙学艰难”之感,然已体认老庄幽旨,遗憾于陵谷变迁,必欲远离寰内而绝出大荒。于是闯阊阖,上天庭,齐寿三光,“乐自然之日月”,“揽无鞅之风烟”,齐一古今,混同生死,似与浮丘公、洪崖仙联袂比肩了。而这些绝不是山泽之儒所能理解领略的,因而也无需曲究。赋文通过游六合、得大道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尘世浊秽、世路险恶的认识,也抒写了对于沉缅酒肉、耽溺声色者蜂营蚁聚的鄙弃。写法则远绍《楚辞·远游》、司马相如《大人赋》、张衡《思玄赋》等作。赋既是送道士游历之作,自不免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也有一些批判现实的内容。此赋被誉为“雄深卓绝”,颇似秦汉间人所为,盖由其高古之气祖承于楚辞、汉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