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宋诗之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宋诗之争

诗分唐宋,不仅是由朝代之别,而且还因风格之异。唐宋诗之争,始自南宋。概而言之,自南宋至明代中期,以宗唐为主,扬唐抑宋,明末至清末,则宗唐与宗宋并行,而以宗宋为主。
最早开启唐宋诗之争者是张戒。其《岁寒堂诗话》中说:“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子苏、黄。”他批评苏轼“以议论作诗”,批评黄庭坚“专以补缀奇字”,认为“苏、黄之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唐人诗。”最有代表性的是严羽。他推主盛唐,力贬宋诗,认为盛唐之诗“唯在兴趣”,“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下同)而宋人则“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处何在?”此外,他还从气象、词理、意兴诸方面论述了唐宋诗之别,奠定了后世唐宋诗之争的基本范畴,自此以后,无论是宗唐派或宗宋派都无不受到他的启发。严羽以后至明代中期,诗坛大都扬唐抑宋。明初刘崧首倡“宋绝无诗”(叶盛《水东日记》引)之说。茶陵派领袖李东阳也认为“宋人于诗无所得”。此后以他的门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诗派更是高举“诗必盛唐”的旗帜,贬斥宋诗,以摹拟唐诗为尚。前七子之后,又有后七子、后五子诗派流行。他们大都宗主盛唐,从诗法、意兴、气韵诸方面褒扬唐诗。其基本理论大都没有超出严羽。
宋明宗唐派除了宗主盛唐之外,还有宗主中晚唐者。南宋有永嘉四灵,以贾岛、姚合为宗,称之为“二妙”。明末有钟惺、潭元春,他们认为:“国朝(明)诗无真初盛者,而有真中晚,真中晚实胜假初盛。”(《隐秀轩文往集·书牍)至清代则有冯班、吴乔、贺裳。他们以晚唐李商隐、温庭筠为宗,讥贬宋人。冯班认为,黄庭坚之诗“粗硬槎牙,殊不耐看,”“若从义山入,便都无此病。山谷用事琐碎,更甚于昆体;然温、李、杨、刘用事皆有古法,比物连类,妥贴深稳。”(《才调集》评)又说:“夺胎换骨,宋人谬说,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钝吟杂录》)
扬宋之论亦始自南宋。宋明虽以宗唐为主,但亦间有扬宋之说。南宋刘克庄说:“宋诗非不愧于唐,盖过之矣。”(《本朝五七言绝句序》)明瞿佑说:“世人但知宗唐,于宋则弃而不取,众口一辞,乃至有诗盛于唐、坏于宋之说。私独不谓然。”(《归田诗话》)他们的论点只是片言只语,不成系统,至明末公安派兴起,则力排七子,称扬宋诗。袁宏道认为“唐无诗”,“诗文在宋元诸大家。”(《与张幼子尺牍》)他针对严羽所不满的“学问”、“才识”等方面对宋诗进行辩解,并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批评前后七子派的抄袭摹拟之习,肯定宋人“变唐”的成就。公安派倡导的宗宋之风在清朝逐渐形成了一股文学思潮。留良、吴振之等人专尚宋诗,他们编选了百余卷的《宋诗钞》,批判了明复古派剽拟唐人们“臭腐”行为(见《宋诗钞·序》)。与吕、吴同里的叶燮更是从理论上剖析唐宋诗的艺术特征。他认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并不只出现在宋诗中,“唐人诗有议论者,杜甫是也,杜五言古议论尤多。”且李白之乐府、杜甫之《前后出塞》及《潼关吏》,亦正是以文为诗。因此用“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之词病宋人之诗,是不懂宋诗。叶燮之后,翁方纲倡肌理说,宗主苏、黄。他认为“宋人精旨,全在刻抉入里,而皆从各自读书学古中来,所以不蹈袭唐人也。”(《石洲诗话》)道光以后,形成了一场宋诗运动,至同治、光绪间又出现了以学宋诗为主的“同光体”。其权威理论家陈衍认为:“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今人强分唐诗、宋诗,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石遗室诗话》)“同光体”是宗宋派的最后表现。当代毛泽东鄙薄宋诗,认为“宋人多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此外,钱钟书之《谈艺录》、缪钺之《诗词散论·论宋诗》,亦详论唐宋诗在语言、作法、意境、风格诸方面的特征,无门户之见,持论较平,可谓历代唐宋诗之争的总结。齐治平著有《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八三年版)可参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