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
1980年李先念主席访问新西兰时,商定由新西兰派专家帮助我国建立一个用先进技术、设备装备的牧草种籽示范场。经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由贵州省农业厅实施,草种场建在独山县筹洞。1983年6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新西兰的中国—新西兰农业咨询公司于北京签订了《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技术服务合同》,1986年11月中新双方为了巩固、完善草种场技术成果,续签了合同延期协议书。实际建设期5年(从1983年11月至1989年4月)。建设内容: 利用新西兰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聘请新方专家指导中方人员完成草种场生产规划,开垦种植机械化生产的牧草种籽基地133公顷。1989年4月合同期满,经中新双方共同验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合同要求,并在种草养畜和配套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
主要实绩:
❶牧草种籽生产: 平均每公顷精选种籽产量: 红三叶224.2公斤,白三叶119公斤,多年生黑麦草698.41公斤,鸡脚草450公斤; 种籽千粒重:红三叶1.6—1.8克,四倍体3.0—3.5克,白三叶0.6—0.7克,多年生黑麦草1.6克以上; 种籽纯净度: 红三叶98% ,白三叶97%,多年生黑麦草97%,鸡脚草93%;
❷除完成133公顷牧草种籽基地的开垦种植外,还超合同任务建成人工草场88公顷,人工草场和种籽地每公顷平均产优质鲜草54吨,比本场天然草场增产10倍以上;
❸完成品种、肥力、轮作、授粉、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等3 200多项大小科学试验;
❹为中方培养12名能掌握先进牧草种籽生产技术全过程的合格科技人员,其中11名曾赴新西兰学习;
❺引进操作灵活、性能良好、适合草种场使用的拖拉机、康拜因、青刈机、打捆机等先进农机具37套78台(件)。这些设备不仅为草种场的现代化生产、科研、培训提供了手段,而且中国科学院牧机所、国防713研究所、西南山地农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派专家对这些机具设备进行了测试、制图、研究,为我国改进国产牧业机具提供了样机;
❻引进半自动化种籽烘干清选设备(300公斤/小时)一套,一个熟练技工就能管理整个车间,已清选出牧草种籽5万公斤。当多年生黑麦草种籽含杂率达65%,含水量为14.04%时,进料500公斤/小时,生产率为140公斤/小时,处理后的种籽纯净度达99%; 当种籽含杂率为55%,含水量13%时,生产率为330公斤/小时,纯净度仍达99%;
❼饲养绵羊获得成功,为贵州南部地区开辟养绵羊新区作出示范。1987年4月经省内绵羊专家对草种场1986年6月从威宁县引进的54只考力代和贵州半细毛羊进行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鉴定,结果表明,地处贵州南部,海拔900—1 000米,年均温度15.9℃的草种场,在终年放牧,不补饲精饲料的条件下,平均每只绵羊产毛5.67公斤,净毛率60%以上,毛长12.72公分,剪毛后体重53.03公斤,羔羊成活率在95%以上。以上各项生产指标和繁殖性能均达到全省最高标准;
❽制定了《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种籽质量分级地方标准》,已经贵州省标准计量局和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主持鉴定通过,并于1987年5月由贵州省标准计量局颁布实施;
❾《小公犊早期断奶,草地育肥试验》获1989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引入放牧牛羊焦虫病防治方法研究》获1989年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白三叶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微量元素的研究》获1990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❿新西兰国工业与科学部草原局局长布朗哈姆博士为项目主任, 派出罗尔斯顿博士、赛耶斯教授等8位专家31人(次), 在场指导工作、传授技术794人/日。1990年底养牛200头,绵羊1 300只,产羊毛50吨,鲜奶40吨,创收3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