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结构
上海乡镇工业是城郊型工业,主要是为城市工业、外贸出口、农副产品加工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非独立产品的一般性加工工业。乡镇工业行业齐全、门类繁多, 按全国统一划分的15个工业部门, 上海乡镇工业除电力工业外, 14个工业部门均有, 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六五”期间, 乡镇工业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轻工业, 压缩重工业, 经过调整使工业结构逐步趋向“轻型化”。轻工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52.13%, 提高到1985年的56.94%, 重工业则由1980 年的47.87%降低到1985 年的43.06%。轻工业中发展较快的有纺织、缝纫、文教用品、食品、皮革和造纸工业;重工业中发展速度降低的主要有建材、化学、机械和石油工业。
进入 “七五”时期和90年代初期, 上海乡镇工业按照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在发展中不断调整行业结构,虽然行业众多, 门类齐全,但突出重点, 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产品。到1992年, 乡镇工业已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15个骨干行业, 共实现产值445.16亿元, 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84.92%。这15个骨干行业以产值大小排列, 其所占比重为: 纺织工业占13.97%, 机械工业占11.85%, 电器机械制造工业占10.66%, 金属制品工业占9.46%, 缝纫工业占8.99%, 化学工业占7.38%,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占3.94%, 塑料制品工业占3.7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业占3.09%, 皮革制品工业占2.51%, 建筑材料工业占2.46%, 文教用品制造工业占2.44%, 食品工业占2.18%, 橡胶制品工业占2.13%, 黑色金属延压加工业占2.09% 。
1992年以来, 上海乡镇工业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 又进行行业结构的调整, 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乡镇工业行业几经调整, 行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 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传统行业的比重逐年减少。例如纺织业, 1990 年占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6% ; 1995年减少到9.55%; 1996年减少到8.5%,比1990 年的比重下降了7.5个百分点。同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其比重逐年上升。例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1986年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的0.01%, 1990年上升到 1.26%,1995年上升到2.16%, 1996年上升到2.89%。1996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85亿元, 比1986年的1.04亿元增长46倍。各区县也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优势, 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行业。1996年, 按照国家统计局划分的行业分类, 在40个大类中, 上海乡镇工业有32个大类; 在607个小类中, 上海乡镇工业有417个小类, 主要集中在6大行业: 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 (包括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96年6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85亿元, 占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的60.76%。
1986—1996年乡镇企业主要行业结构情况见表5-2-4。
表 5-2-4 1986—1996年乡镇企业主要行业结构
行业名称 | 1986年 (“七五”初) | 1990年 (“七五”末) | 1995年 ( “八五”末) | 1996年 ( “九五”初) |
工业产值 (亿元) | 占乡镇工业 总产值比重 (%) | 工业产值 (亿元) | 占乡镇工业 总产值比重 (%) | 工业产值 (亿元) | 占乡镇工业 总产值比重 (%) | 工业产值 (亿元) | 占全市工业 总产值比重 (%) |
纺织业 | 14.08 | 13.65 | 47.83 | 16 | 115.39 | 9.55 | 140.27 | 8.5 |
服装及其 他纤维制品 制造业 | 7.88 | 7.64 | 29.04 | 9.71 | 112.31 | 9.29 | 168.51 | 10.2 |
化学原料 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 6.06 | 5.87 | 21.96 | 7.35 | 84.66 | 7 | 106.51 | 6.45 |
金属制品业 机械制造业 | 11.62 18.39 | 11.26 17.82 | 29.85 39.51 | 9.99 13.22 | 111.33 176.83 | 9.21 14.63 | 159.74 239.59 | 9.68 14.51 |
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 | 8.48 | 8.22 | 24.44 | 8.18 | 134.99 | 11.17 | 170.59 | 10.33 |
电子及通讯 设备制造业 | 1.04 | 0.01 | 3.77 | 1.26 | 31.65 | 2.62 | 47.85 | 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