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特点
1.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对发展多种经营十分有利。贵州的贫困地区,大多地势高,起伏大,河谷深彻,在高程、坡度、坡向的作用下,构成一种特殊的“垂直模式”,具有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的良好条件。在河谷、浅丘,坝子地带,可以发展水稻、油菜、烤烟、甘蔗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杉木、泡桐、直杆桉、黑荆树、柑桔等速生丰产田材林和亚热带果树;在低中山和丘陵地区,则适宜生长油桐、乌桕、漆树、茶叶、桑蚕等经济林木和苹果、大板栗、银杏、桃、李、梨等温带水果,以及杜仲、黄柏、厚朴等名贵中药材;在高海拔地区,可以发展林牧业;即使在石山裸露地区,也可以在石缝的土壤中种植有经济价值的藤类、竹类、棕类、蕨类植物,如金银花、棕片、鸡血藤、岩豆藤、水竹、蕨类等;在高温、低热河谷地区,又可以种植热带、亚热带植物,如香蕉、荔枝、脐橙等。上述这些贵州省贫困地区传统的产业和产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望谟、册亨、紫云、罗甸等县的油桐,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高,附着力强、抗冷、抗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绝缘性能好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声誉很高,外商称之为“中国六马油桐”,是上述贫困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沿河、务川、德江、印江等县的桐油,色泽金黄,品质优良,素有“色油乡”之称,也是贵州贫困地区的一大特产。以大方县“方漆”为代表的生漆,漆酚,漆酶含量较高,燥性好,有防潮、耐酸、耐碱和抗高温的特点,是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黔南地区和武陵山区的黑、白山羊、四肢强健、体格高大,繁殖快,屠宰率和净肉率高,板皮质地优良,肉嫩鲜美,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政策的推动和扶贫资金、物资的投入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贫困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有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贫困县已发展桑蚕1.6万公顷、油桐4.73万公顷、茶叶0.67万公顷、水果1万公顷、中药材0.53万公顷、经济林木0.87万公顷、养牛11万头、养羊49万只,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已经和正在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贫困农户开始得到实惠。毕节地区的烤烟系列开发,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6.53万公顷发展到1990年的7.4万公顷,年产量10.58万吨,产值14 981.3万元;卷烟产量22.06万大箱,产值18 580万元。“两烟”已成为这个地区国民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黄平、兴仁、务川等10余个贫困县的蚕桑生产也已纳入发展计划。
2. 矿藏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工业比重小。贵州省的贫困县,多处喀斯特岩溶地区,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非常丰富,不仅有大中型矿床,更有众多的小矿和品位很高的堆积矿(鸡窝矿)。这些矿藏,既适于国家大规模开采,也便于群众分散开采。据统计,全省贫困地区有矿产资源近50种,主要有磷、铁、锑、铅、锌、铝、锰、金、铜、萤石、重晶石、大理石、硅石、方解石、冰洲石、粘石、石灰石、水泥石料等。仅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9个贫困县的铅储量就达19.8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67.4%;锌储量49. 6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72%;铁矿石储量2. 3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2. 3%;磷矿石储量14. 1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7.1%。这些矿产资源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赫章县利用当地锌矿和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粗锌和精锌冶炼,1990年粗锌产量1. 13万吨,精锌2万吨,年创产值14 094万元,创税收1 070万元,占该县1990年财政收入的48. 3%。这个县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8 85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 689万元,占51.4%。但总的来说,贫困县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都比较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发挥这部分资源优势。
3. 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但开发刚刚起步。贵州煤炭藏量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江南最大的产煤省,主要分布在贫困地区。其中,以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9个贫困县的藏量最大,其保有储量为432.7亿吨,占全省总保有储量489.2亿吨的88.5%。而且这些煤矿分布集中,可燃性好,富集地表,易于开采。贵州降水丰沛,山高谷深,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水能资源,又多集中在贫困县。其中:属长江水系的乌江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 108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乌江干流上;属珠江水系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767万千瓦,其中北盘江干流147万千瓦,南盘江干流和红水河171万千瓦。把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结合起来,对振兴贵州贫困山区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4. 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贵州岩溶发育,遍布奇峰异洞,名山秀水。西部的乌蒙山,气势磅礴。威宁草海湖面广阔,水天一色,栖息着多种珍稀鸟类。百里杜鹃和织金洞景象万千。尤其是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主,包括陵坡塘瀑布、螺蛳潭瀑布、银𫘫坠潭瀑布、天生桥瀑布、关脚瀑布在内的瀑布群,更是享誉国内外。东部的武陵山脉雄浑茫茫,苗岭山脉雄奇险峻,境内的梵净山、雷公山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𣲘阳河沿岸滴泉飞瀑,鸳鸯成群,并有长江三峡之险峻和桂林漓江之秀美。上述著名景点,都地处贫困地区。这为贵州省贫困地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