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群众劳动积累的形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群众劳动积累的形成

(一) 群众劳动积累的形成

甘肃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需求资金多,劳动投入量也大。由于所投劳力并不能全部得到价值补偿,就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劳动积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前,国家主要对主体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等进行投资,而配套性的平田整地、修渠开路等基本都是农民群众自己搞。1958年的“大跃进”和1971年开始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全省各地都动员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行开荒造地、平田整地以及修渠筑路等农业基础建设,许多地方还搞跨地区性的大会战,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民投劳除了生产队记工分外,再没有什么报酬。当时还提出:“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办农业”,很多劳动都是强制性的,有的地方动员群众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口号是“批着上,斗着上,四类分子押着上,锁子看门全家上”。这种带点强制性的劳动积累形式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工效不高。
1975年省革命委员会发出文件,批准省计委关于贯彻“三主”方针,依靠群众大办水利的试点规定,要求充分依靠群众大办水利,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原则劳动力由受益区群众出,每劳每个工日补助0.3元,受益区劳力紧张,可用非受益区劳力支援,非受益区劳力每劳每日补助0.8元。这一时期全省农民投劳较多,河西、陇东以及中部地区的条田和梯田大部分是这段时间里修建的。在1971—1976年的6年中,全省条田面积增加32.2万公顷,梯田面积增加24.5万公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受益区每劳每日补助0.3—0.5元,非受益区0.58—1元,但农田基本建设主要还是群众投劳。进入80年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改造进一步加快,建设的范围和项目不断扩大,补助也相应提高。两西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和长防林建设,种草种树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都以资金、实物等形式给群众投劳以适当补助。省政府规定,社员荒坡种草每亩补助5元,造林每亩补助7.5元,修梯田每亩补助20元等等。但这种补助的目的还是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劳动积累的积极性,解决群众购买草籽、树苗和工具缺钱的困难,其补助量和实际投劳价值量相差甚远。但这种带补助性质的劳动积累形式群众容易接受,劳动效率也较高。

☚ 五、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劳动积累   (二) 群众劳动积累的重点和数量 ☛
000194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