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粮食生产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 粮食生产 (一) 粮食生产浙江粮食耕地面积通常约1 400千公顷,占总耕地的80%左右。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3 300千公顷左右,其中水稻面积占70%以上,春粮(大麦、小麦等)占20%左右,夏秋旱粮 (玉米、甘薯、大豆等) 不到10%。 表3-2-7 不同时期水稻生产发展水平表
2.旱粮。浙江省的旱粮作物有禾谷类、豆类和薯类三大类。禾谷类作物有大麦、玉米、粟(小米)等,蓼科作物的荞麦也包括在内。豆类作物有大豆、马料豆、蚕豆、豌豆、绿豆、饭豆(乌豇豆)、赤豆等。薯类作物有甘薯(番薯)、马铃薯(洋芋)、蕉藕、芋等。 50年代,全省旱粮平均播种面积1 241. 72千公顷,占粮地总复种面积的38.75%,比1949年的1 133千公顷增加9.6%; 年平均总产量164.98万吨,比1949年增加71. 05%。60年代以后,旱粮年平均播种面积稳定在800—870千公顷,比50年代下降333千公顷;旱粮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5%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量达到130.92公斤,比1949年增加130. 7%,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72.1%。70年代,由于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大幅度提高,旱粮总产量直线上升。70年代旱粮年均总产量为225. 16万吨,比60年代年均总产量增加35. 65%,比1949年增加1.3倍。80年代旱粮总产量又比70年代增加16.61% (表3-2-8)。 表3-2-8 不同时期旱粮生产发展水平表 单位: 千公顷、公斤、万吨
分品种看,种植面积除甘薯外,其它作物都比1949年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大豆和玉米。大豆,1949年种植面积为151.7千公顷,到90年代初不到66.7千公顷;玉米,50年代种植面积162. 19千公顷,到90年代初仅47.4千公顷,为1949年的43.56%。年均总产量,90年代初比50年代,玉米大幅度下降,甘薯略有减少,春粮大幅度增加,大豆基本稳定。 大麦生产。70年代以后发展很快,全省年均种植面积突破200千公顷,到80年代达246. 25千公顷,比1949年增加53. 78%;年均总产量71. 75万吨,比1949年增加6. 5倍,其中1984年达到298千公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居全国第2位; 年均亩产量90年代初达到200多公斤,比1949年增加4倍多。 大豆生产。80年代以来,年均亩产量129.3公斤,接近世界平均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亩产量高45%左右。其中平湖青仁乌皮大豆、平湖粗黄豆、兰溪大青豆,以及慈溪大白蚕豆、菱湖白扁豆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是浙江的五大传统名豆,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春玉米生产。90年代初,浙江大力推广麦—春玉米—甘薯三熟制,使春玉米有较大的发展。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20千公顷,均获高产稳产,在中心示范方亩产量一般在400公斤左右,其中有0. 169公顷全年亩产实现吨粮,占旱地面积的68.7% (表3-2-9)。 ☚ 三、生产水平 (二) 经济作物 ☛ (一) 粮食生产 (一) 粮食生产“八五”期间,全市年均粮食种植面积423.87千公顷,比“七五”年均479.2千公顷减少55.33千公顷;亩产粮食比“七五”提高47公斤,增长12.5%;年均生产粮食269.92万吨,与“七五”年均270.44万吨持平;1995年,粮食总产量265.67万吨,比上年增长1.1%;平均亩产444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 一、农业生产水平 (二) 棉花生产 ☛ (一) 粮食生产 (一) 粮食生产扬州在占全省12.8%的耕地上,生产出了占全省15.8%的粮食。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8亿公斤以上,商品率在17%~20%之间,为保障粮食供给,作出了贡献。粮食播种面积一般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左右,农民家庭来自粮食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60%以上。199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92.25千公顷,产量476.84万吨。其中,夏粮播面372.89千公顷,产量155.99万吨,分别占粮食播面和总产量的47.07%和32.71%;秋粮播面419.36千公顷,产量320.84万吨,分别占粮食播面和产量的52.93%和67.29%。在夏收粮食中,小麦面积287.68千公顷,产量121.98万吨,分别占夏粮面积的77.15%和夏收产量的78.20%;在秋收粮食中,水稻面积369.14千公顷,产量303.10万吨,分别占秋收面积的88.02%和秋收产量的94.47%。水稻、小麦是全年粮食的主体,尤其是水稻生产,单产高、总量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 ☚ 二、农业生产水平 (二) 棉花生产 ☛ (一) 粮食生产 (一) 粮食生产“八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平均207.57千公顷,比“七五”平均220.84千公顷减少13.27千公顷,减少6%;亩产粮食384公斤,比“七五”平均增产17.8公斤,增长4.9%;年均粮食总产12亿公斤,与“七五”年均12.2亿公斤基本持平,保证了粮食的供需平衡。199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3.2亿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份,平均亩产达429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 一、农业生产水平 (二) 油料生产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