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森林防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森林防火

(一)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分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种类型。河南境内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多数为地表火和树冠火。95%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引发的,森林防火的主要工作是狠抓火源管理。
1.森林防火概况。河南省森林防火的任务主要集中在豫西伏牛山林区,豫南大别山、桐柏山林区和豫北太行山林区。按行政区域划分,全省13个市(地)77个县(市)有森林防火任务,其中南阳、洛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等6个市、地森林防火任务较重。西峡、内乡、南召、桐柏、卢氏、栾川、嵩县、灵宝、洛宁、汝阳、登封、泌阳、新县、商城、信阳、济源、鲁山为国家级重点火险县(市),罗山、林州、确山、淅川、宜阳、陕县、渑池、辉县为省级重点火险县(市)。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省每年有大面积森林被火灾吞噬。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重视森林防火工作,1953年就成立了省护林防火指挥部,各有关市(地)也都普遍成立了护林防火组织。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河南省的森林防火工作进展不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森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森林火灾发生仍然很多。据统计,1953—1987年有资料证载的23年中,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460次,过火面积26.87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3.44万公顷,年均分别为20次、1.17万公顷和0.58万公顷。
自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及鲁山、南召“11.22”重大森林火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森林防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省级各相关市(地)、县都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组织,颁布了《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充实、完善了森林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步伐,狠抓了火源管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不断提高。1988—1995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283次,受害森林面积0.23万公顷,年均分别为33次,0.03万公顷,森林受害率为0.2‰,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2.森林防火行政管理。
(1) 森林防火组织机构。河南省和有关市(地)、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主要领导由同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同级军区(人武部)、公安、计划、财政、交通、农业、气象、卫生、司法、人事、铁路、邮电、广播电视、商贸、林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作为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各级护林防火指挥部依据《森林防火条例》及有关法规、政策组织指挥本级森林防火的各项预防和扑救及科研工作。各林区乡、村、组和国营林场、林区事业单位都成立有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各级行政区域交界处地都建立了区域性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共同搞好联防工作。
(2) 森林防火政策与法规。河南省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政策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刑法》的有关内容。这些法规确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明确了公民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方面的责任、义务。在《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了河南省森林防火期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
(3) 森林防火责任制。河南省森林防火责任制概括起来主要有4种:
❶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乡长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
❷指挥部成员分工负责制。每个指挥部成员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区,提出每年应到责任区检查工作的次数,为森林防火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❸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对涉及森林防火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实行责任制。对于疏于管理,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不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❹岗位责任制。对电台值班员、了望台了望员、入山检查站检查员、巡逻队员、护林员、扑火队员等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
(4)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每年防火期到来之前,全省各地都开展轰轰烈烈的森林防火宣传。每年11月份为河南省“森林防火宣传月”,期间,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有: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如电话会、工作会、干部会、群众会等;印发通告、布告、通知等;在林区石壁上书写标语,在入山要道口竖立大型宣传牌,在林区公路上架设森林防火彩门等;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出动检查组、工作队、文艺宣传队到林区进行宣传;到林区居民点放映关于森林防火的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在林区中小学校开设森林防火课;组织当地干部群众进行森林防火签名活动。
(5) 林区火源的管理。林区火源主要有两种,即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
生产性火源的管理。在林区野外进行生产用火不慎引起的森林火灾属于生产性火源,如烧荒烧灰、烧牧场、烧窑、烧隔离带、火车喷漏、机车喷火等。控制生产性用火,主要是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和进行严格检查。必须在防火期野外用火的,要经过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批,并落实防范措施。
非生产性火源的管理。在林区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纸、烧山驱兽、小孩玩火、痴呆人玩火、家火上山、电线起火、用火熏蚊、用火照明等不慎引起的森林火灾属于非生产性火源。控制这类火源,应着重加强入山检查和巡逻。入山防火检查站检查员要严格检查入山证,无证人员不准进山,对有证人员要先进行防火教育,收存火柴、打火机等火种,然后登记放行。护林员和护林防火巡逻队要加强巡逻,对于随意弄火者要坚决制止或依法制裁。
3.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按预报内容及预报所考虑的因素,可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火灾发生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报。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林火预报方法绝大多数是火险天气预报。河南省也采用此方法,由省气象台与各市(地)气象台,通过气象资料和林区植被状况综合判断火灾危险等级、通过广播电视播出,供单位和群众收看,提醒人们注意森林防火,并为防火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森林防火设施及其管理。
(1) 林火探测系统。林火探测系统是及早发现火情,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主要有三种类型:
❶了望台探测。截至1995年底,全省已建成了望台216座,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❷地面巡护。在入山道口设立防火检查站,对上山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防火宣传和防火检查。地面巡护在全省森防工作中应用最为普遍。1995年全省有专职护林员17 591人,兼职护林员30 429人,设立防火检查站1 222个,防火检查员3 173人。
❸卫星监测。利用人造卫星搭载红外线扫描器和微小辐射仪,从而达到监测林火的目的。
(2) 阻火隔离系统。阻火隔离系统多是由带状障碍物进行联网组成。全省阻火隔离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
❶自然障碍阻隔类。主要利用河流、水库、湖泊、池塘、岩石裸露区、自然沟壑、沙滩等对林火进行隔离。
❷生物阻隔类。利用防火林带、农田、牧场以及茶园、竹林、果园等经济林区域对林火阻碍隔离。
❸工程阻隔类。利用防火掩护区、生土带、防火沟、防火线、道路工程、水渠等隔离林火。
(3) 交通运输系统。有计划地修筑林区道路,是一项长远性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阻火隔离工程,河南省现已修建防火公路2 126公里。
(4) 通讯联络系统。河南省森林防火通讯联络以无线通讯和电话为主,主要林区都配有超短波电台,县级防火办配有短波电台或电话,省、市(地)防火办均配有电话、短波电台、图文传真机和防火指挥专用移动电话。
5.森林火灾的扑救。森林防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进行扑救,目前多采用隔离可燃物法,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火与可燃物彻底分离,通常采用割烧防火线,开挖防火沟,垒砌防火墙,开辟生土带,化学灭草和化学灭火剂开设隔离带的方法。也采用人工扑打法扑救林火,即用二号扑火工具或用棍棒直接进行扑打。在枯枝落叶层较厚,森林杂乱物较多的地方,单纯的扑打不易熄灭火焰时,可采取覆土灭火的办法窒息火苗。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用喷水消防车扑灭效果很好。在大火连续不断,气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抓住时机人工降雨灭火。最常用还是用风力灭火机灭火。
6.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以林区厂(场)矿、乡镇企业为依托,先后组建了63支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达1 692人,担任边远重点林区的防火扑火任务。在专业森林消防队的带动下,各地还以基干民兵为主组建了群众义务扑火队,利用农闲时间加强防火培训和扑火演练,大大提高了林区群众的防火意识和扑火能力。

☚ 四、森林保护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 ☛
000035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