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加工
四川棉花生产长期以来水平很低,加工业也相当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5年以前,还主要采用木制手摇轧花机或铁制皮辊轧花机,多数用人力踩轧,少数用水力、畜力或电力驱动轧花。从1956年开始,采用锯齿棉轧花机,代替动力皮辊轧花机,并由国家投资先后在仁寿、遂宁、射洪、淮口、简阳、乐至、三台等地新建9个轧花厂。到1964年全省共建96个棉花加工厂,大多数是一台型的厂,少数是二台型以上的厂。1978年,全省棉花发展到最高峰时,棉田在2000公顷以上的县和区都建有棉花加工厂,共计162个。1979年以后随着全国调整棉田布局,植棉面积由28万公顷逐步减到13万公顷,不少棉花加工厂也随之关停并转。到1990年,全省保留109个棉花加工厂。目前,供销社、乡镇和良种棉轧花厂的主要加工设备,有锯齿轧花机181台,皮辊轧花机2097台、剥绒机586台、打包机124台;固定资产6 000多万元;固定职工4 000多名。加工能力基本上能适应四川棉花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