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 (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林木良种,除继续推广建国前即已引种成功的刺槐、黑松、日本落叶松、赤杨、法桐、雪松、紫穗槐和加杨、美杨外,50年代曾从省外引进大量树种,以解决种源不足。但由于没有经过引种驯化试验,大都失败;只有蒙古栎、水曲柳、红松、樟子松、新疆杨、华山松、新疆核桃、水杉、刺杉、乌桕、毛竹和茶等,在泰山、鲁南、胶东等小地形里少量正常生长发育。 60年代,接受盲目引种的教训,开始强调挖掘乡土树种资源,重点发展了毛白杨、白榆、楸树等。胶东开始大量引种白榆,重点推广了毛白杨嫁接技术。 1966—1972年,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指导下,又开展“南茶北引”、“南竹北引”活动,并从南方调入柳杉、马褂木、油桐、油茶、木荷、樟树、川楝等,除茶在日照等县育成成片茶园外,其他引种大部失败。 1973年后,随着国内外林木良种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杨树良种引种、丰产栽培的兴起及桐粮间作的发展,开始大量从国内外引种欧美类杂交黑杨和小美类杂交杨,适宜桐粮间作的兰考兰也大量引入。同时,对林木良种从单纯地引种进入了“以选为主,选、引、育结合”阶段。从1973—1982年,连续对山东主要造林树种刺槐、白榆、毛白杨、楸松、柏等进行了优树选择,根据优树标准,由县初选,地(市)复选,省决选。这些优树,一般具有比同种树生长快15%—30%,并具有抗病虫、耐干瘠等特性。10年中,共选出26个主要造林树种的优良单株1 036株,作为山东林木良种建设的基础。此外,还进行了优良类型的选择,如选出窄冠直干的抱头毛白杨、抱印国槐、箭杆刺槐、有观赏价值的红叶椿树、圆枝侧柏等。为尽快提供初级良种,还进行了林分选择,即选择生长好的片林,经过疏伐、整穴、施肥,促进多结种,结好种,作为母树林。至1990年,全省共建黑松、油松、日本落叶松、华山松、侧柏、刺槐、白榆等母树林11 749亩。 林木可利用木本植物能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母本优良特性的特点,育出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山东从70年代开展白杨派和榆属的种间杂交育种,白杨派已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榆属已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并已在生产上用无性繁殖(扦插和嫁接)推广。此外,山东还从健杨和毛白杨嫁接嵌合体中选育出一个“毛健杨”无性系,也正在试验推广。 ☚ 二、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 ☛
(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 (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林木良种,除继续推广建国前即已引种成功的刺槐、黑松、日本落叶松、赤杨、法桐、雪松、紫穗槐和加杨、美杨外,50年代曾从省外引进大量树种,以解决种源不足。但由于没有经过引种驯化试验,大都失败;只有蒙古栎、水曲柳、红松、樟子松、新疆杨、华山松、新疆核桃、水杉、刺杉、乌桕、毛竹和茶等,在泰山、鲁南、胶东等小地形里少量正常生长发育。 60年代,接受盲目引种的教训,开始强调挖掘乡土树种资源,重点发展了毛白杨、白榆、楸树等。胶东开始大量引种白榆,重点推广了毛白杨嫁接技术。 1966—1972年,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指导下,又开展“南茶北引”、“南竹北引”活动,并从南方调入柳杉、马褂木、油桐、油茶、木荷、樟树、川楝等,除茶在日照等县育成成片茶园外,其他引种大部失败。 1973年后,随着国内外林木良种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杨树良种引种、丰产栽培的兴起及桐粮间作的发展,开始大量从国内外引种欧美类杂交黑杨和小美类杂交杨,适宜桐粮间作的兰考兰也大量引入。同时,对林木良种从单纯地引种进入了“以选为主,选、引、育结合”阶段。从1973—1982年,连续对山东主要造林树种刺槐、白榆、毛白杨、楸松、柏等进行了优树选择,根据优树标准,由县初选,地(市)复选,省决选。这些优树,一般具有比同种树生长快15%—30%,并具有抗病虫、耐干瘠等特性。10年中,共选出26个主要造林树种的优良单株1 036株,作为山东林木良种建设的基础。此外,还进行了优良类型的选择,如选出窄冠直干的抱头毛白杨、抱印国槐、箭杆刺槐、有观赏价值的红叶椿树、圆枝侧柏等。为尽快提供初级良种,还进行了林分选择,即选择生长好的片林,经过疏伐、整穴、施肥,促进多结种,结好种,作为母树林。至1990年,全省共建黑松、油松、日本落叶松、华山松、侧柏、刺槐、白榆等母树林11 749亩。 林木可利用木本植物能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母本优良特性的特点,育出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山东从70年代开展白杨派和榆属的种间杂交育种,白杨派已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榆属已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并已在生产上用无性繁殖(扦插和嫁接)推广。此外,山东还从健杨和毛白杨嫁接嵌合体中选育出一个“毛健杨”无性系,也正在试验推广。 ☚ (一)林木良种建设历程 (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 00018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