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guoji aolinpike huaxuejingsai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起源于东欧国家,1968年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参赛国有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三国。尔后除1971年外,每年举行一次,至1989年共举行了21届,参赛国逐届增加,现把各届主办国及参赛国数说明如下:
届次 | 年份 | 主办国 | 参赛国家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1968 1969 1970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 捷克斯洛伐克 波 兰 匈 牙 利 苏 联 保加 利 亚 罗 马 尼 亚 匈 牙 利 民主 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波 兰 苏 联 奥 地 利 保加利亚 瑞 典 罗 马尼亚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荷 兰 匈 牙 利 芬 兰 民主德国 法 国 波 兰 | 3 4 7 7 7 9 12 12 12 13 11 13 14 17 18 21 21 22 26 26 26 28 |
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参赛国除瑞典、联邦德国和奥地利外,其余是东欧诸国以及苏联。从1980年第十二届起,西欧国家逐渐增多。参赛的非欧洲国家目前有美国、加拿大、科威特、古巴、突尼斯和中国等。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设一等奖 (金质奖章占10%)、二等奖 (银质奖章占20%)、三等奖 (铜质奖章占30%),第一,二,三名另授奖。参赛选手规定为在校中学生 (包括大学预科生)。参赛竞赛试题包括理论题和实验 (交实验报告) 两项,分别在两天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组委会一般在赛前3个月向参赛国提供竞赛预备题,并附有答案,预备题一般反映了该次竞赛的水平和范围。我国于1987年正式参加了第19届竞赛,到目前已参加了三届,三届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中学生分别获得金牌、银牌、铜牌,为祖国增了光。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难度大,灵活性强,参赛者除应具备中学基础知识外,亦应具备数学、物理的交叉学科知识,还应具备广泛的生产、生活知识,更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的潜在能力很大,我国的一部分中学生可以达到国际水平,但大部分学生还达不到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水平,所以注意国际竞赛的动向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今后应注意的几个倾向❶ 注意概念和知识的应用 (生化、环境化学、化工等方面)。
❷ 对认识无机、有机基本反应机理的的要求提高了,并且要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反应机理。
❸ 对学生用热力学观点给化学反应倾向作出判断的要求提高了。
❹ 对结构知识的要求提高了。
❺ 对实验数据的要求提高了,而且要求解释某些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