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物的普查、抢救、保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物的普查、抢救、保护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物的普查、抢救、保护作为南方文物大省,福建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在50年代、60年代,福建曾三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和古建筑遗迹。从1982—1988年的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和复查工作,覆盖了全省99.1%的乡镇和村落,收集文物资料495万字,拍摄文物照片26 465张,拓片18 447份,绘图9 767张,制卡9 143张,采集文物标本61 109件。1988年以后,又组织了对漳州市岩刻、漳州窑、土楼;三明市的溶洞化石、客家文物;南平市的古建筑、古窑址;宁德地区的畲族文物,莆田市的妈祖文物等专题调查,使全省的文物点达到13 960处。如东山和清流狐狸洞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福鼎巽城商周石器“加工场”,尤溪《朱熹年谱》,沙县范仲淹家谱,南平郑和铜钟,晋江俞大猷墓,漳浦赵家堡,泰宁尚书第以及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民俗文物、水下文物等。其中东山人骨化石的发现,不但弥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的空白,还把福建已知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1万多年。 ☚ 四、文物古迹 (二)宣传“文物法”,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活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