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政府支农投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政府支农投入

(一)政府支农投入

政府支农资金是多渠道的,主要分预算内支农资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预算内支农资金纳入省财政支出预算,财务制度管理较为健全,拨款比较稳定、可靠。此外,预算外支农资金也安排于农业和扶持农业生产建设,如支农周转金、以工建农资金等,但阶段性、政策性变动比较大。
国家财政预算内用于支援农业的资金又分为两部分,即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和间接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从各个阶段看,财政支农支出都有较大的增加。1952年至“一五”末期,财政支农支出年递增30%(均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二五”期间,平均年递增17.9%;三年调整和“三五”期间,财政支农支出的年递增率保持在6.2%。“三五”后,财政支农支出基数加大,但年递增率仍很高;“四五”到“五五”期间,保持在8.6%。近3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和省重视农业加强农业方针的指导下,省财政每年将增收部分的10%以上用于农业。其中,“八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农业法》和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在预算上优先安排农业,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5年中全省财政预算内用于农业的支出累计达56.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倍多。其中,财政预算内支农生产与农口事业费两项支出由1991年的6.29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3.22亿元,平均年递增20.4%。
1.财政直接支农投入。国家财政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主要包括:
❶基本建设拨款,其中包括水利、农垦、农牧业、农机站、林业、水产、劳改农场、华侨农场及其它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原来还包括气象,1984年上划中央后不再列入);
❷农林水利等部门事业费(1984年前含气象),其中包括防汛岁修、水文站、农场的小型农田水利、乡镇企业、农业资源调查和其它农业事业费的支出;
❸支援农村生产性支出,如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农业技术推广和植保补助、支持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林开荒补助、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农村水产补助、边境建设和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用于农业等项目的支出等;
❹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及挖潜改造费用;
❺技改挖潜和简易建筑等。
财政直接支农资金的增长,46年中出现4次大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8—10年。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省财政直接支农支出1952年为656万元,1960年增至1.75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由5.2%上升至15.8%。1961年后呈起伏式下降趋势,1968年跌到低谷,当年财政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仅4 873万元, 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4.6%。1969年后开始逐年回升,1979年达到高峰,当年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资金达3.75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3.4%,是新中国成立至1995年46年中财政直接支农支出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1980年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财政实行“分灶吃饭”体制,省财政支农资金相对减少, 当年财政直接支农资金为2.8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9%。1982年后,省财政直接用于农业支出的数额又逐年增加, 但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 直接支农资金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88年,财政直接支农支出为4.38亿元,仅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8.9%,是自1955年以后首次低于两位数水平。
进入90年代,在国家大力加强农业、支援农业方针的推动下, 财政直接投入农业的资金量又呈快速增加的好局面, 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1995年,全省财政直接支农投入达14.68亿元(其中:支农生产及农口事业费13.36亿元, 农业基本建设拨款1.32亿元),比1990年的6.24亿元增加8.44亿元,增长幅度达1.4倍。“八五”期间, 财政支农成效显著。
(1)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八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除每年预算安排的水利经费比上年有明显增加外, 农业发展基金和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也较多地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5年中全省财政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达11.5亿元,有力地支持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全省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了水利投入结构,安排了5 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的项目配套和千里海堤加固工程建设。同时, 财政还投入了2 200多万元,扶持了以闽东、闽西为重点的404个无电行政村解决用电问题,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支持粮食、“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八五”期间,福建财政在中央的支持下,建立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5年来财政共投入1.7亿元,并且引导地方群众自筹资金约6 700万元, 集中用于粮食生产潜力大的25个商品粮基地县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粮食生产新技术等。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还多方安排资金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建立了上百个肉、禽、蛋、菜等生产基地, 丰富了城乡副食品市场。
(3)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来,福建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促进了开发性农业的发展,造就了农业的产业优势。尤其是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二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3亿元,主要用于全省47个县(市、区)288个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且财政还筹集了7 300多万元专项周转金和贴息资金支持福建重点产茶、产竹、产烟县(市)开展改造低产茶园、垦复毛竹林和发展烤烟生产, 建立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生产基地,培养了财源,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同时还安排了5 000多万元的贴息资金引导银行和农民近5亿元资金投入山地综合开发和海上田园的建设, 有效地增加了粮食以外的食物总量。省财政为了支持实现“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每年还安排专项经费2 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发展林业生产;并且还实行特殊政策,每年从国营林场中划出20万立方米木材生产指标,对这部分木材的生产实行免税费和让利政策, 将这部分税利全部用于造林绿化, 仅这项措施每年就增加林业投入1 600多万元, 促进了福建提前实现消灭荒山的目标,为福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3%,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做出了努力。
(4) 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科教兴农。支持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仅省级财政就配套安排了2 000多万元专项资金, 改善了900多个乡镇农技推广站、水利工作站、农机管理站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增强了为农业、农民服务的综合功能。支持推进服务产业化、实体化,财政支持全省1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点的建设和搞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服务,把农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项目办起来, 促使科技成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支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省财政每年都安排专款,引进国外及港台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优良品种,推广其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科教兴农,省财政大幅度增加了农口中专(技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农口中专(技工)学校自我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还安排100万元,支持搞好农民技术员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上百万人,促进科技科教兴农。
(5) 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对于振兴福建经济,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八五”期间,福建财政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即省财政重点扶持乡镇预算内、外和自有资金等三项收入在50万元以下和500万元以上的乡镇发展乡镇企业, 处于中间状态的乡镇发展乡镇企业由地县财政扶持的办法,从周转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八五”期间除了省级从预算调度资金上安排每年1 900万元作为发展乡镇企业年度周转金外, 各级还安排了8亿多元的生产流动资金, 促使福建乡镇企业总产值上了一个新台阶,突破了2 000亿元大关,并且创造了5年间累计提供税收185. 6亿元的实绩。此外, 省财政还在“八五”时期后4年,每年安排200万—300万元作为省级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基金, 用于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乡镇企业上水平、上等级, 以及外向型企业的发展。
2.财政间接支农投入。财政预算内间接用于支援农业支出主要有两项:
❶对支农工业(化肥、农药、农机)的扶持资金;
❷为农业服务的事业费,主要有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济、山区公路投资、水库移民费、城市人口下乡安置费、老少边穷地区建设费等。财政预算内间接支农资金受国家建设投向和政策影响的因素较大,所以间接支农资金在有所增长的总趋势下,不同年份的波动较大。如1969年,大批干部下放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用于城市人口下乡安置费高达2 000万元, 间接支农支出相应增加, 从1968年的不到1 400万元,增加到1969年5 000多万元。1970年大力加强支农工业, 当年间接支农支出中用扶持支农工业的资金从1968年不到400万元, 猛增至1970年的5 200多万元,当年间接支农支出高达7 851万元,成为财政预算内间接支农资金最多的一年。1984年以后间接支农资金口径调整, 间接支农资金的项目基本上只体现农村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救济两项,其他用项,如支农工业(化肥、农机、农药)的基建拨款部分列入不可比部分; 城镇人口和知青下乡经费1982年后就不再列支。1981—1995年,间接支农资金每年保持在2 000万元以上。
3. 其他形式和渠道的支农投入。改革开放以后,投向农业的资金渠道日趋多元化、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省各种形式和渠道支援农业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约有10余种。主要有:
(1) 财政支农周转金。80年代初,省里进一步改革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办法, 建立了支农周转金。1981年当年发放额仅630万元, 年末余额约3 000万元。1989年当年发放额为1亿元。“八五”期间,进一步强化支农周转金管理,狠抓发放、使用和回收,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同时根据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大胆进行改革, 对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性项目,改无偿支援为有偿扶持,为财政支农积聚了大量基金。目前, 福建财政支农周转金基金已近10亿元, 年投入周转金近5亿元。
(2) 预算内基建拨款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自1986年起,省计委由预算内基建拨款中安排一部分用于17个贫困县的开发性生产和农村脱贫项目, 每年300万无, 累计已安排10年。
(3) 农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省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支援农业的工业项目 (如化肥、农药、农机等),按项目安排投资,1990年为950万元,“八五”期间每年均保持在1 000万元左右。
(4) 粮棉布以工代赈资金。1985—1995年累计安排项目资金2亿多元,其中国家承担50%,其余50%由省财政、水电、交通三部门和地市县各承担25%。资金主要用以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5) 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资金。形式和资金用途类似粮棉布以工代赈资金。1988—1990年国家安排福建省2 650万元, 福建省按1比1比例配套。1990—1995年国家又安排第二批6 000万元。
(6) 沿海突出部和海岛建设资金。1988—1990年国家计委、财政每年安排拨款2 000万元、贷款2 00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预算内拨款200万元,用以支持沿海突出部和海岛村镇的供电、饮水、道路、防潮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以工建农,以工补农”的原则,“八五”期间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市还建立了防洪堤维护建设资金, 即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渠道征收防洪堤维护费。1991年以来,仅福州市就筹集了1.04亿元,使水利防洪工程建设有了资金保证,大大弥补预算内这方面投入的不足。这些资金的征集使用,对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生产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农业更新改造投资。1980年以前农业技术改造项目极少,1980年以后逐年增加。“六五”期间农业技改投资累计额为2 516万元,“七五”期间累计额为6 732万元, “八五”期间累计额为6 625万元。
(8)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正式批复,国家第一次就核定福建省1990—1992年总投资为20 688万元, 其中国家农业发展基金安排6 000万元, 农业银行专项贷款6 000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8 688万元。全省还采取财政贴息和配套投入的办法,引导各级财政安排林业、山地综合开发、“菜篮子工程”以及外向型乡镇企业等生产贷款,“八五”期间每年贴息资金达2 000多万元, 吸引各方面的资金2亿多元。
(9) 利用外资加大农业投入。利用外资成为福建财政支农资金一个新的来源。至1995年底,福建财政直接管理的有世行、亚行贷款的两个农业项目,其中二期红壤改造项目已利用外资达5 880万元;水土保持与乡村发展项目已全面落实好前期工作,1995年开始使用亚行贷款6 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4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促进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省财政还与水利部门配合,积极筹集800万元配套资金,引进了日本援助建设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资金23.7亿日元。此外,全省采取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港、台、侨商独、合资创办了一大批农业建设项目,为广泛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福建省财政历年用于农业支出的情况,见表2-3-2。

表2-3-2 财政用于农业支出


单位:万元

年 份财政总
支 出
财政支农生产与农口事业费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拨 款
年 份财政总
支 出
财政支农生产与农口事业费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拨 款
合 计支援农
村生产
农林水气
事业费
合 计支援农
村生产
农林水气
事业费
195212 534216216891973
1974
102 396
101 845
9 902
9 973
9 902
9 973
8 993
8 115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4 001
14 873
14 881
24 361
24 725
279
366
606
1 335
1 279
279
366
606
1 335
1 279
307
467
881
1 872
1 98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98 582
101 447
113 545
151 440
160 263
150 511
10 332
11 940
14 025
19 454
26 180
22 729
10 333
11 940
14 025
19 454
26 180
22 729
7 552
7 069
7 298
4 476
7 888
6 644
195867 7282 9062 90610 892     
1959
1960
1961
1962
89 738
110 546
57 786
35 951
5 487
8 586
6 889
4 680
5 487
8 586
6 889
4 680
3 547
6 522
2 913
1 719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42 654
164 215
175 481
205 239
306 399
21 499
22 648
23 240
24 240
26 163
9 612
9 186
10 399
10 815
10 663
11 887
13 462
22 841
13 425
15 500
4 206
4 346
5 302
3 780
5 669
196341 7084 4834 4832 749      
1964
1965
45 228
49 900
4 750
5 563
4 750
5 563
3 150
2 775
1986
1987
1988
376 181
399 891
492 895
32 460
33 772
40 957
15 440
17 565
21 606
17 020
16 207
19 351
4 585
5 377
2 849
1966
1967
1968
53 627
44 275
33 267
5 162
5 284
3 498
5 162
5 284
3 498
3 332
1 760
1 207
1989
1990
604 764
684 478
51 944
58 557
29 222
33 921
22 722
24 636
4 779
3 897
1969
1970
53 357
83 446
5 506
6 832
5 506
6 832
1 511
4 928
1991
1992
1993
781 331
845 048
1138 837
62 875
73 265
85 812
36 208
42 585
50 863
26 667
30 680
34 949
5 293
7 675
12 524
1971
1972
91 089
91 482
9 040
7 360
9 040
7 360
5 969
7 318
1994
1995
1377 261
1715 798
98 370
133 605
52 902
76 602
45 468
57 003
11 001
16 300
☚ 一、农业投入   (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
000082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