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改革水田种植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改革水田种植制度

(一) 改革水田种植制度

浙江省以种植水稻为中心的农田种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水、肥、土等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变化,而逐渐向增加作物种类、提高复种、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演进。新中国成立前,浙江各地的水稻种植制度主要有: 杭嘉湖平原地区的春粮(油菜、蚕豆)—单季稻两熟或绿肥(冬闲)—单季稻一熟制; 浙东南沿海平原的春粮—油菜—间作稻三熟制或绿肥(冬闲)—间作稻(或连作稻)两熟制;浙中丘陵河谷地区和浙东南半山区及河谷盆地的春粮(冬闲)—早中稻—秋旱粮两熟制;浙西、浙东、浙南山区和部分半山区的春粮(油菜)—中稻(晚稻)两熟或绿肥(冬闲)—中稻(晚稻)一熟制等多种形式。此外,在钱江两岸棉麻地区,冬季种植春花或绿肥,实行粮、肥间作;夏季实行稻、棉或稻、麻轮作的一年两熟或一熟制。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从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通过增加耕地的复种,实行多熟制来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
1. 推行“五改”种植制度。从50年代开始,临安、萧山、杭县(今余杭市)、永嘉等县的一些农民,曾试行将单季稻改为双季稻,间作稻改为连作稻,中籼稻改为晚粳稻,扩大复种面积,种植高产作物,一般都收到增产增收的效果。1954年在全省农业会议上总结了这些地方改制的经验,提出1955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五改”的种植制度,即改间作稻为连作稻,改单季稻为双季稻,改中籼稻为晚粳(糯)稻,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改一年一熟为两熟或三熟制。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到1955年,全省双季稻已发展到438. 7千公顷,其中连作稻已由1949年的2.00—2. 67千公顷扩大到60余千公顷,遍布全省各地。由于推行“五改”,粮地复种指数由1949年的169提高到1955年的173;粮地年亩产量增长了62%,粮食总产量增长了77%。
2.提倡“三发展”改制内容。1956年,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发展连作稻为中心的“三发展”改制内容,即发展连作稻、多熟制、高产作物,使连作稻面积迅速扩大,基本形成一年两熟、三熟高产的水稻田种植制度。到1965年,据全省不同类型地区24个大队调查,一熟制面积已由1955年的34%缩小到1. 7%,两熟制面积由55. 6扩大到78%,三熟制面积由10.4%扩大到20.3%。另据有代表性的典型调查,从1955—1965年的10年中,平原地区的11个大队的产量平均增长11%,丘陵河谷地区的6个大队的产量平均增长12. 5%; 山区7个大队的产量平均增长11. 6%。全省年平均粮地复种指数为187. 3,亩产量302.47公斤,年平均增长3.68%。
3. 实行“四良”配套。1966年以后,全省水田种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三熟制,同时进一步改善水、肥、土的条件和扩大矮秆高产良种面积,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实行良制、良田、良种、良法配套。1966—1971年的6年时间,年平均粮食复种指数为204.28,比前10年平均提高16.98;粮地年平均产量为441. 58公斤,比前10年平均增加139. 11公斤,增长46.32%。
4. 完善三熟制。1976年以后,浙江在改革种植制度中,主要抓进一步扩大春粮、油菜种植面积,使三熟制面积又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又积极推广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到1979年,全省已形成以连作稻为主体,以冬季粮、油、肥作物复种轮作为基础的一年三熟或两熟水田种植制度。全省连作稻种植面积达1000千公顷,其中春粮连作稻三熟面积占40%以上。粮地复种指数达223.2,粮地年亩产量达到697公斤,创30年来最高纪录。在1972—1981年的10年间,年平均粮地复种指数为220.57,粮地年平均亩产量为564. 1公斤,分别比前6年平均提高26.29%和27. 75%。
5. 推广高产模式栽培,开展吨粮工程建设。80年代中期,浙江省农业厅总结了台州、温州两地区1983年以来在杂交水稻上推行高产模式栽培的经验,在粮食高产地区推广。1987—1989年,全省有219.6千公顷水田亩产量超吨粮。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0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吨粮工程建设,要求用3年时间先建成200千公顷高标准的吨粮田。1992年,全省参加吨粮工程建设的有81个县 (市、区) 的1 311个乡镇、15 019个村,实施面积505. 9千公顷,其中水田476. 1千公顷,旱地29.8千公顷,1990—1992年累计增产粮食336. 1万吨,其中年亩产上吨粮的有283. 3千公顷,平均亩产1 018公斤。吨粮田的种植制度,均以春粮一双季稻三熟制为主体。如重点商品粮产区嘉兴市,1990年18个亩产吨粮的乡镇,粮地面积共25. 2千公顷,平均亩产量1 052公斤,春粮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44. 7%。吨粮田建设推动了粮地复种指数的继续提高,1990—1992年的3年间,全省粮地平均复种指数达223. 11,粮地年平均亩产量738.85公斤,又分别比前10年平均提高2. 54%和32. 72%。

☚ 四、增产措施   (二) 繁育推广优良品种 ☛
000225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