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勃罗留波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Nikolai Alexandrovich Dobroliubov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出身于诺夫哥罗德的牧师家庭。1853年进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历史哲学系学习。深受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形成革命民主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1857年大学毕业后参加《现代人》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以文艺评论为武器,进行反农奴制的斗争。认为文艺家应是思想家,其任务就在于揭露农奴制的黑暗腐朽,唤起人民用革命手段推翻农奴制,为美好的将来而斗争。同时强调知识和教育改造社会的作用。哲学上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和思维对于物质的依赖,批判宗教神秘主义,但未能摆脱形而上学的局限。短暂的一生中写下许多著作,主要有《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终结的生理心理学比较观》、《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从人的智力和精神活动看人的器官的发展》、《黑暗的王国》、《真正的日子何时到来》、《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等。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Huko au A ekcaнgpolwz Доброюбol

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唯物主义者。出身于牧师家庭。1854年考入彼德堡中央师范学院后,深受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等人的影响,建立革命的秘密学生小组,印发小报,反对沙皇的暴政。从1857年秋起,先后主持《同时代人》、《哨声》杂志的专栏。1860年出国一年养病,并考察西方政治法律制度。他的主要论著有《黑暗王国》、《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等。由于杜勃罗留波夫对于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潮的本质有深刻的了解,因而能够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既批判国家主义,又批判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以卡维林、契杰林等人为代表的国家主义学派,汲取黑格尔法哲学中保守、落后的成份,来论证绝对的中央集权统治,蔑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以期达到为沙皇专制政治和农奴制进行辩护的目的。杜勃罗留波夫则把当时的俄国比作“黑暗王国”,在那里没有“议论”,有的“仅仅是顺从、顺从和屈服”,“人类尊严、个性自由、对爱情和幸福的信念,纯洁的正道劳动,都被那些胡作非为者蛮横践踏得一点影子也没有了。”沙皇和贵族“无限专横”,而人民“毫无权利”。针对国家主义学派的英雄史观,杜勃罗留波夫把国家的前途寄希望于人民。真正的英雄与人民的关系,好比雨水与大地上升腾的蒸汽之间的关系;历史的结局是由人民的力量来决定。杜勃留波夫对于俄国刑刑色色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潮的批判也极为出色。他指出,在这股思潮代表者们提出的政治方案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散布资产阶级法律世界观,竭力美化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实际上,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大事都在议会的后台由政党魁首们决定的,而议会不过是个“清谈馆”。议员们通常只是以空洞的许诺愚弄人民,以转移人民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注意力。议员凌驾人民之上,不受人民的监督。与议会制密不可分的选举制也是弊端累累,它以种种条件、尤其财产资格限制贫民和无产者的代表进入议会。为此,人民有必要为争取普选权而斗争。杜勃罗留波夫坚信,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它以工农业的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为基础,消灭剥削;政治上要建立新型的民主共和国,直接由劳动人民及其代表来管理国家。政府和公职人员由普选产生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活动都为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而没有任何法律以外的特权。杜勃留波夫深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为此他主张要尽可能缩短俄国资本主义阶段的进程,减少人民的痛苦。杜勃罗留波夫认为,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是人民革命,而不是改革和让步。但是,在他的社会主义主张中包含着空想的成份。这表现在,他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以及希望把农业“村社”作为向未来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起始点。与其他几位俄国激进革命民主主义者一样,杜勃罗留波夫的政治法律思想已超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水平,而达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最高点。

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和诗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神父家庭。
自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惊人的接受能力,博览群书。1853年考取彼得堡师范学院。结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后,开始为《现代人》杂志撰稿,思想已成熟。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参加了《现代人》杂志的编辑,与友人共同将其变成革命论坛,他也随而成为革命民主派的领袖之一。
他在这里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文章,它们都成为俄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之作,诸如《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等,这些“借题发挥”式的评论文章,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斗争的需要结合起来,尽管有时不合作者原意,但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早年清苦的生活、紧张繁重的工作、政府和反动文化界的迫害严重摧残了杜勃罗留波夫的健康。1861年,年仅25岁的他因病逝世。恩格斯称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是“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

☚ 车尔尼雪夫斯基   普列汉诺夫 ☛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艺术创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干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崇高使命。反对专制制度、农奴制和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参见“文学”中的“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

俄国文学批评家、革命民主主义者。生于神父家庭。曾担任《现代人》杂志评论栏主编。社会活动和文学批评都以推翻沙皇统治、反对农奴制为目标。赫尔岑称他是“未来风暴中年青的舵手”。评论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强调艺术应揭示生活的本质,具有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的社会文学批评特征。主要论文有《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等。

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Добролюбов,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曾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领导的《同时代人》杂志任编辑,主持文学批评专栏。主要著作有:《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等。
杜勃罗留波夫在哲学上继承别林斯基、赫尔岑的唯物论传统,同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进行斗争。他认为,我们的感觉,即自我,是受外界物质世界,即非我的作用而引起的。“我们所能够意识到事物的存在,只是因为事物对我们起着作用”;物质世界有自己的规律性,企图在自然界中寻求“灵魂”、“以太”,这是中世纪炼金术士干的事。他驳斥二元论把世界和人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主张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统一的、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不同状态,精神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他反对不可知论和怀疑论限制人的理性能力的观点,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由印象进到本质。他把辩证发展的思想同形而上学的不变原则对立起来,指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历史暂时性。人们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
杜勃罗留波夫的历史观仍停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他把社会发展看成是由人类认识所处的时代决定的,而阻碍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于人们不能理解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杜勃罗留波夫短促的一生中,同沙皇农奴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揭露自由派所宣扬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他企图通过农民革命在俄国建立所谓“理性的共和国”,这反映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别林斯基   二 现代西方哲学 ☛

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Лобролюб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俄国文学批评家、政论家。出身于神父家庭,1848至1853年于正教中学肄业,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因思想激进与校方发生冲突,险遭流放。1856年他的长篇论文《俄语爱好者谈话良友》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赏识,1857年正式参加《现代人》的编辑工作。在此之后相继发表了《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俄国文学批评家、政论家。出身于神父家庭,1848至1853年于正教中学肄业,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因思想激进与校方发生冲突,险遭流放。1856年他的长篇论文《俄语爱好者谈话良友》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赏识,1857年正式参加《现代人》的编辑工作。在此之后相继发表了《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1860)、《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860)。
杜勃罗留波夫长期患病,1861年过早死于彼得堡。
杜勃罗留波夫在文学观与美学观上,继承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唯物主义美学原则,强调文学及美学的功利性,反对唯美主义浪漫文学观。强调艺术创作对客观生活的依赖性,主张文学作品应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反映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而不是局限于对民俗民风的渲染。他坚持现实主义的批评原则,把社会批评与美学批评结合起来,强调真实性与典型性相统一,既不能忽视生活中个别或偶然的现象,又不能自然主义地描写它们,而应揭示其中的生活本质。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别林斯基的形象思维说。杜勃罗留波夫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对俄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及涅克拉索夫并称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尼古拉三雄”(因为他们名字都是尼古拉)。

☚ 托尔斯泰   契诃夫 ☛
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Никопа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Добролюбов

俄国政论家、编辑。1836年2月5日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城的一个神父家庭。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在学习期间组织秘密小组,传阅禁书,讨论哲学问题。1855年创办一份手抄刊物《传闻》,并写了评击专制制度的政治讽刺诗。1856年给《现代人》杂志投稿,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赏识,翌年正式参加《现代人》编辑部工作。1858年负责主持该杂志评论栏。1859年又开辟讽刺栏《口哨》,用辛辣的笔调嘲笑农奴制和自由主义的反动报刊。1861年11月29日因犯肺病在彼得堡逝世。

☚ 报纸受贿风   杜宣老爹报 ☛
000075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