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民间体育
据史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浙江农村就流行舞剑、射箭、射弩、游水、划船等体育活动。北宋浙江淳安农民起义军首领方腊就创造了“方腊棍术”,至今仍在浙西北流行。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大批北方人迁居浙江,南北文化荟萃,浙江农村的体育活动更是多姿多彩。据记载,那时在临安就出现了划龙舟、摔跤等全国性的体育竞赛和盛大的弄潮表演。与此同时,武风也更加炽盛。仅温州平阳(今平阳县和苍南县) 一地就涌现了13名武状元。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义乌看到当地的矿工、农民,崇尚勇武、身体素质好,就在当地招募士兵,组成“戚家军”,抗击倭寇。他撰写的《纪效新书》,虽是一部兵书,但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总结了中华武术的历史经验,其中提到全国闻名的武术门派,就有金华的“绵章短打”和青田的 “丈二棒”。明清之际,中华武术的内外两家盛于浙东,浙江涌现了陈州同、张松溪、边澄、黄百家、王征南等武林高手,他们大多出自农村。据统计,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三代(1644—1735)浙江省考上武进士的有188人,居全国各省之冠,其它的民族民间体育,如划龙舟、弈棋、舞狮、跳马灯、踢毽子、放风筝等,也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