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一)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为了搞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1984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巩县、唐河、禹县、沈丘、西平、潢川、武陟、林县、滑县、虞城、兰考、临汝等12个县市为综合改革试点县。1987年1月又增加汝南、偃师、郏县、新野、灵宝、郾城、南乐、浚县、辉县等县为试点县,一共21个县(市),占全省县数的18%。
80年代河南省综合试点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主要是计划管理权、财政管理权、税收管理权、物价管理权、财贸经营权和外汇使用权、企业管理权、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等8个方面,基本上享受了地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2) 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3) 改革农村供销社体制和商品流通体制,疏通流通渠道。恢复供销社“三性” (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改“官办”为“民办”;改变产销脱节、建立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新体制;建立与健全供销社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
(4)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乡级财政。1987年把辉县市作为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的试点单位。实践证明社(信用社)行(农业银行)脱钩后运行机制是良好的,到90年代初已得到了推广。
(5) 以“精简、统一、效能”为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试验。1987年,汝南、兰考等县对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了撤局建委的改革试验。如汝南县撤销了县农口专业局,成立了大农委,下设农业、畜牧、林业、园艺、水利、水产、农机7大服务站,实行企业化管理,在管理中坚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7大服务总公司,分流干部96人;对涉工、涉商部门依据行业特点,搞开发性生产。新组建的各类生产开发公司26个,机关人员流向经济实体155人。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经费。此外,巩义市、汝南、新野、新郑等县(市)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滑县、辉县市、武陟县等进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等。
199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巩义、新密、新乡、偃师、灵宝、沁阳、济源、长葛、新郑、辉县、禹州、林州、汝州、荥阳、登封、镇平、项城、孟州等18个县(市)作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特别试点县(市),这18个特别试点县(市)认真把兴工和强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即所谓“18罗汉闹中原”。到1994年底,18个特别试点县(市)人口总数为1 284.38万人,占全省总人数14.3%,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7.35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2.2%,比1993年增长19.6%,高出全省增幅6个百分点。巩义市、偃师市、灵宝市、新密市突破了30亿元,最高的巩义市达39.6亿元。新乡县、沁阳市、巩义市、长葛市、济源市等5个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最高的新乡县达1 498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1 220元高出22%,比全省平均水平909元,高出65%。“18罗汉”发挥了表率作用,巩义市、新乡县已列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100强县的范围内。

☚ 六、综合改革试点   (二)郑州、漯河市列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
000040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