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人民公社的特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人民公社的特点

1.“一大二公”。当时认为, 大了, 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 大了, 人多地多, 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 有利于搞综合经营; 大了, 好管, 好纳入计划。因此, 把人民公社的规模越搞越大。全省每个公社, 1958年底平均4 101户, 1959年底平均4 703户, 1960年底平均4 893户。少数社达万户、几万户,高陵, 礼泉、潼关等县竟建成一县一社。当时认为, “越公越好”、越公越革命”, “越公, 越社会主义, 越接近共产主义”, 到处高唱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 于是, 便把原高级社的资产统统收归公社所有, 把社员的自留地、自养畜、架子车等也统统收回归社, 以扫除所谓的资本主义残余; 无偿抽调大批劳力参加大炼钢铁, 无偿抽调劳力和钱物兴办公社企业约20多万个; 普遍搞供给制, 兴办公共食堂15万多个, 实行 “吃饭不要钱”; 有的地方还搞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2. “政社合一”。公社一建立, 就取消了农村乡(镇) 基层政权组织, 把其行政职能全部赋于人民公社。这样, 人民公社在农村既是一个经济组织, 又是基层政权组织, 两种组织职能合二为一, 形成 “政社合一”体制, 一直延续了多年。
3. “三化” (即 “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当时为了把农民组织成更大的产业大军, 曾采用战争时期的经验, 实行排、连、营、团的建制, 使农民军事化, 在生产中搞大兵团作战,在生活上一哄而起举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缝纫组、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大学等集体福利事业和文教事业, 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人民公社的上述特点, 随着公社的发展, 暴露出不少弊端和问题。由于 “一大二公”, 搞供给制, 引发出 “共产风” 到处泛滥,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干不干, 都吃饭”, “干瞎干好都一样”, 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中出现了 “吃饭的人多, 出勤的人少; 学懒的人多, 学勤的人少; 装病装老的人多, 劳动真出力的人少” 的反常情况, 致使劳动效率普遍下降, 集体经济元气大伤, 生产力遭到破坏。由于 “政社合一”, 导致单凭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什么事情都 “一刀切”; 它不仅强化了 “共产风”, 而且还使 “共产风” 同“命令风”结合在一起, 一切平调均以行政命令下达, 这较之原来政府机关的行政命令要严重得多, 也方便得多。至于推行 “三化”, 更是劳民伤财,农民普遍反映: “这三化实在化得不像话”。所有这些, 都使我们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处于相当紧张的状态。

☚ 二、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二)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
000274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