龢龢(和)Hé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即和氏。《汉书·叙传》 ‘龢氏之璧,韫於荆石’,(颜注): 龢,古和氏,……” 龢hé古“和”字。❶應和。王褒《洞簫賦》:“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 ❷車鈴。見“龢鑾”。 龢“和”的异体字。 上一条: 咊 下一条: 壑
龢“和”的异体字。 上一条: 咊 下一条: 瓠
龢“和”的异体字。 上一条: 咊 下一条: "> 和咊、龢ㄏㄜˊ;ㄏㄜˋ;ㄏㄨˊ;ㄏㄨㄛˊ;ㄏㄨㄛˋhé; hè; hú; huó; huò三3411①名指棺材的前端,亦指棺材。⑴中原官话。山西运城〖 〗。⑵江淮官话。江苏盐城。1936年《盐城县志》:「棺前端谓之~。」②动哄骗。⑴湘语。湖南长沙。⑵赣语。江西南昌〖 〗。细人十在哭,~渠一下。◈ 《降魔变文》:「美语甜舌~断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黑阁落甜话儿将人~。」③动协同;联合。⑴西南官话。云南新平〖 〗。老王挨老赵一日~着去玩。云南玉溪〖 〗。他们三个人~着整小李。⑵闽语。福建厦门〖 〗。~齐‖~心‖~力。④动配合。闽语。广东揭阳〖 〗。少锅肉呀是有仔香料落去~住□(〖 〗)好食这一锅肉要是放一点香料下去配伍就比较好吃。福建厦门〖 〗。鸭母~药。⑤动添补上。闽语。福建厦门〖 〗。~一个锅仔盖‖~一支锁匙。⑥动合计;计算。闽语。广东揭阳〖 〗。你去~~看,有和住卖,无和住勿卖你去合计合计看,划得来就卖,划不来就不卖。⑦动校正。闽语。广东揭阳〖 〗。少个磅不准,着借个准个来~一下这个磅砰不准,借一个准的来校正一下。⑧动问。晋语。河北张家口〖 〗。⑨动含。吴语。江苏金坛西岗。⑩动成了。吴语。江苏苏州〖 〗。⑪形合适;相宜。闽语。福建厦门〖 〗。衫穿看会~𫧃上衣穿一下看看合身吗?广东揭阳〖 〗。⑫形和缓。闽语。福建厦门〖 〗。烧较~热度降下。⑬形全。吴语。浙江宁波:~家。⑭形温。闽语。福建福州〖 〗。⑮量下,用于动作的次数。晋语。山西忻州〖 〗。打咾他三~。⑯介在。北京官话。北京〖 〗。他~家干什么?⑰介用,拿。晋语。山西阳曲〖 〗。他~钢笔写字。⑱介往。中原官话。山西襄汾〖 〗。~前头走。山西闻喜:都~后头退。⑲介替。⑴中原官话。山西汾西〖 〗。~大家办事。⑵晋语。山西忻州〖 〗。我~他跑咾一趟。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笙竽 > 和1 > 龢 龢 hé 龢heFD98 “和(和谐)”的异体。 龢调和,和睦:~唣/相~/风~鸟鸣。以上也作“和”。又用于人名,清代有翁同龢。
龢héH040 “和”的异体。 龢hé22画 龠部 同“和”。多用于人名: 翁同~(清末官员)。 另见hé“和”(149页)。 龢 ☚ 龠 册部 ☛ 龢 甲 金 篆 隶hé【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龠,禾声。龠是乐器,从禾之字多与调和义相关。 【释义】《说文》:“调也。”本义是音乐和谐、协调。引申为和谐、和睦、融洽。这些意义后世一般用“和”表示。《说文》:“和,相应也。”和的本义当是应和。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 is 龠(yuè, an ancient short flute).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禾 (hé). 龠(yuè) is a kind of instrument. The word that comes from禾 (hé) relates to reconcile. 【original meaning】 Harmonious 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