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龟虽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龟虽寿

龟虽寿

古诗篇名。三国魏曹操作。原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第四章。抒写诗人雄心壮志,老当益壮。全诗皆用四言,共十四句。气势豪迈,语言精警,情文并茂,其中诗句常被后世引为警句格言。

☚ 观沧海   燕歌行 ☛
龟虽寿

龟虽寿

见“步出夏门行”
❷。

☚ 观沧海   七哀诗 ☛

《龟虽寿》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 ①竟: 尽,终结。②腾蛇: 又作“腾(teng腾)蛇”,传说能腾云驾雾的一种像龙的神蛇。③骥:千里马。枥(li力):马棚。④烈士: 指有雄心壮志的人。⑤盈缩: 即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⑥养怡(yi移): 指保养身体,怡悦精神。⑦永年; 长寿。

【诗大意】 神龟虽然长寿,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虽然能够驾雾,终究会化为土灰。衰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心还想着驰骋千里;有雄心的人虽到晚年,他的壮志永不终止。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只由上天决定,得到保养身心的好处,就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庆幸极了,让我们用诗歌来表达心意吧。

【赏析】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一致,但两诗写法迥别。《观沧海》重在写景,融情入景,一气呵成,神完气足;最后四句由实入虚,扩展出全诗无限博大的境界。而《龟虽寿》则重在借一系列形象比喻咏志言理,凝练、稳重;中间四句情理并茂,成为全诗的核心和灵魂。

“神龟虽寿”四句,连用两个神异的形象比喻: 一个是寿长几千年的神龟。传说楚国有神龟“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而有的神龟死时竟已有三千岁。(《庄子·秋水》)二是似龙一样的腾蛇,它能够腾云游雾,(《韩非子·难势》)变化如神。诗中曹操反用 《庄子》、《韩非子》的典故,强调出不论是长寿数千岁的神龟,还是神异莫测的腾蛇,都不能永恒生存,都有终结、化为土灰的时候。言外之意,神灵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看来任何生命现象都有结束的时候,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跟神龟、腾蛇相比,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就更显出生命的短暂,年华的宝贵。这里隐然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度过人生的非常严肃的问题!这是曹操在年华渐老之际,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抉择。“老骥伏枥”四句,运用 “老骥” 与 “烈士”对喻的方式,将千里马之志与烈士的壮心紧密联系,以千里马虽已力衰,仍不甘于卧伏马棚而思骋千里之外,比喻暮年烈士的壮烈雄心,为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是全诗情理交融、内涵深邃的精采诗句,成为 《龟虽寿》最为传神的点睛之笔。最后,“盈缩之期”四句,承上而发挥“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道理。培养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是抵御自然衰老、保持壮烈雄心的妙法,所以,诗人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还在于自己保养身体,揭示了在寿命问题上自然属性和人的主观努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曹操在53岁时写出这样的诗,其意正是以老骥自喻,表示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实现一统天下的鸿图远志,充分显示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正如陈祚明所评: “ (《龟虽寿》)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独辟四言声调,故是绝唱。”(《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哲理诗《龟虽寿》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竞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以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这首诗又名《神龟虽寿》,为《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当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胜利返还邺县后的作品,曹操时年已经53岁了。这次北征,为他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障碍,因此曹操感到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年过半百,大业未竟,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几句诗可以借来表述曹操当时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情支配下,曹操写出了《龟虽寿》,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乐观自信、老当益壮、顽强进取的豪情壮志,在如何对待人生和事业的问题上,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全诗十四句,除最后两句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共三节。第一节的大意是:神龟虽然活得寿命很长,但还是有死的时候;腾蛇虽然能乘云驾雾飞升上天,最终死后也要化为尘土。这是托物起兴,以神龟和腾蛇作比,形象地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这种看法在今天固然算不得新颖,但在汉末谶讳迷信猖炽、神仙方术盛行的社会风气下,这种对死的必然的清醒认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映了诗人朴素唯物论的人生观。第二节的大意是:千里马老了伏在槽旁,仍想驰骋千里奔腾不息;志向远大的人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减退。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充分反映了曹操当时那种掩抑不住的奋发昂扬的情绪。人生不免一死。但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态度却大不一样。有的主张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有的主张自强不息,建功立业。曹操的态度显然属于后者。诗人以千里马自喻,形虽衰而志不减,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意气豪情。正因为深知人生短暂,才必须抓紧时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留名青史。“老骥伏枥”等四句,激昂慷慨,读来令人感奋不已,大有回肠荡气之快,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异曲同工。最后一节是对前两节诗意的进一步开拓和引发,指出人的死生祸福不完全由天决定,只要身心修养得法,注意养身怡性,是可以达到延年益寿、建功立业目的的。在这里,诗人强调“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既承认人终有一死的客观规律,否定了神仙长生之说,又主张人的一生不完全由天决定,应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尽量为事业多做贡献。表明曹操善于运用朴素辩证法思想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这四句诗,表面似乎在讲养生之道,其实是通过修身养性以说明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熔述理、明志、抒情于一炉,把深刻的哲理融汇在丰富的形象之中,使哲理与诗情实现完美的结合,是这首诗鲜明的艺术特色。全诗格调高远,雄健奔放,哲理的智慧之光与诗意的昂扬之情交相辉映,使它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为后世无数英雄志士击节咏叹,从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龟虽寿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龟虽寿

【题 解】

四言乐府诗《龟虽寿》是曹操的名篇,写于曹操平定乌桓后班师回朝的途中。当时他的主要谋士郭嘉病死(年仅38岁),从而引发他时不我待的感慨。诗中借咏龟蛇之长寿,写出了英雄豪杰虽至晚年仍壮志无穷的胸怀,给人以积极的鼓舞。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击败了袁绍父子,又平定了北方乌桓,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这一组诗。

全诗在写作上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

诗歌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里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而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同时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远也不会消沉!

随后,诗歌从哲学角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他既尊重自然的生死规律,又强调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养怡之福”,并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

曹操是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他不屑于雕章啄句,也不苟同于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华美文风,而多用朴质的语言,表达悲壮慷慨的激情。他的诗歌爽朗刚健、积极进取,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精神意志,也长久地震荡着人们的心灵。


历代诗词精品之《龟虽寿》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篇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一首益人心智的箴言诗。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曹公平定乌桓归来这年五十三岁,在古人已经是感伤老大的年纪。不免要想到生与死的问题。古人认为龟是一种长寿的动物,而腾蛇是一种本领很大的长虫。《庄子·秋水》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韩非子·难势》云“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此诗开篇四句,是说再长寿、再不凡的生命,都有一个结束。这是自然规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视,伟大如秦皇汉武,不免服食求仙,为人所愚,为药所误。即使认识了,又未必能正确对待,比如“十九首”作者,在承认“人寿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时,没有说出的话是“生太可悲”。而曹公则跳过一层,直言人所歆羡的神物,也有化为土灰、归于竟时的一天。没有说出的话是“死不可怕”——既是规律,就理应视死如归,予以正视和承认。
 “老骥伏枥”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叹老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在古代,马与人特别是与战士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老”譬老英雄,堪称恰切。面对死亡的态度如何,是考验凡夫与壮士的试金石。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感到无所作为,坐以待死;有的人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壮士不然,虽然到了垂暮之年,心中依然激荡着豪情,仍不肯守着老本,还想更立新功。这一层意思极为可贵,可以概括为“死而后己”——而及时建功立业,且不断建立新功,在某种意义上也就超越了死,所以其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以下四句再进一层,是说“养生有道”——人生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
 曹公不同于庄子,他是肯定寿命长短的差异的,长生是不可能,而长寿却是可能的,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个体生命理当追求的。联系上文,可以领会,曹公所谓“养怡之福”,决不是纯粹的运动锻炼和悉心静养,而首先是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即要“壮心不已”——自强不息,焕发青春,思想愉快,自可延年。这种健身法,肯定了人在年命问题上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富于辩证与唯物精神的,因而也是得了养生之奥秘的。较之上一段,或更有普遍的教育意义。苏东坡就是一个著名的实践者。
 告诉人们,不必为寿命而烦恼,也不必因年暮而消沉,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对于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龟虽寿》哲理意味很浓。由于运用比兴手法,而其哲理盖出生活实感,故能感情充沛,做到了情、理与形象的交融。诚如陈祚明所说:“名言激荡,千秋使人慷慨。”(《采菽堂古诗选》)

诗词作品《龟虽寿》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这首诗又名《神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组诗的最后一章。《曹操集》中,在其末章注明:“神龟虽寿,四解”。其实,组诗中各首都可以独立成篇。
 它是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一月北征乌桓得胜返归邺县后的作品。是时曹操年五十四岁,进人了老年时期。
 这首诗主要是抒写作者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和不息奋斗的壮志豪情。
 * * * *

 对于本篇,不拟作逐字逐句的串讲,只在解释几个有疑义的词语后进行全诗语译。
 神龟——通灵的龟。一般认为龟为长寿之物,一种具有灵性之龟更为长寿。《庄子·秋水》篇有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腾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与龙同类的能驾雾而飞的蛇。又一说“腾”,当作“螣”,螣蛇,即会飞的蛇。《荀子·劝学》云:“螣蛇无足而飞。”
 土灰——即尘土,此指死亡。《韩非子·难势》说,腾蛇能乘雾飞升,一旦雾散,它也同蚯蚓、蚂蚁一样,在地上爬行,最终死去化为尘土。
 烈士——这里不是“先烈之士”,而是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盈缩——盈、满;缩,亏。此指寿夭。所谓“盈缩之期”,即人之寿命长短的期限。
 养怡——养,保养;怡,愉快。养怡,即注意养身怡性,使身心健康。
 以下是全诗语译——
 神龟通灵寿特高,究竟难避蛆虫餐;
 螣蛇驾雾云端绕,终于老死化尘烟。
 
 千里老马伏槽旁,驰骋之心恒向前;
 抱大志者近晚岁,激烈壮怀仍争先。
 
 人生在世究多长?折寿延年不在天;
 要想身心常康健,益思养体得永年!


 * * * *


 把深邃的哲理融汇于丰富的形象之中,乃此诗之最大特色。通览全诗,诗人在其中更多的不是抒发情感,而是深刻地阐述人生哲理。但是,这种哲理的阐发,是经过艺术“提纯”,以诗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请看:
 前四句的托物起兴(龟、蛇、雾、尘),用形象比喻表达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辩证认识;
 中四句,又以“老骥”自比,表达诗人“壮心不已”的“烈士”情怀;
 后四句,就是在以上基础上,很自然地作了发挥,并点明“否定天命”的进步的唯物结论。因为要奋斗不已,才企求益寿延年,强调“养怡之论”。这个思想基础就是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有一定的朴素辨证法的认识。
 这是一篇借物言志的著名诗篇,特别是其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更已成为千古称引的名句。因为它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要为寿命而担忧,不应因时届年暮而消沉,最紧要的是人的意志力与心态。谁有了凌云壮志,谁就可达到:虽老不老,越活越年轻!


 * * * *


 在此,拟将《龟虽寿》同《观沧海》两诗作一比较——
 两首诗都是借乐府旧形式来写新辞的,不仅如此,就在思想内涵及感情含蕴上,也大体相似。但在诗歌写法上却大有不同,主要是:
 一、在抒情方式上不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海空景色与自己雄心壮志交融;而《龟虽寿》却是直抒胸臆,节奏短促,顿挫分明。
 二、诗歌高潮的安置上不同

 《龟》诗连用三个比喻(神龟、腾蛇、老骥),经过正反多方面的设譬取喻,一句紧似一句地逼出一个中心,达到全诗高潮,即诗中的“老骥伏枥……”等名句。这是把高潮安置在“诗腰”,而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将满腔热情凝聚在哲理中,显得诗歌凝重有力,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观》诗的高潮却放在结尾。它的好处是:全诗状物描景,感情奔放,联想翩翩,而思想却是含蓄的。它将其中的写景、抒情与说理熔铸于一炉,达到炉火纯青,自然天成! 正因为是这样,使诗歌更具启发性,更能激起想象,也更加耐人寻味。

古代名诗《龟虽寿》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龟虽寿

 题解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扫除了统一北方的最后障碍,当时他年龄有五十三岁。虽已年近暮年,但壮志未酬,豪气不减。于是写下此诗,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再树新功。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寿:长寿。 ②竟:终极,终了。 ③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驾雾飞行的蛇。 ④骥:千里马。伏枥:卧在马棚里,形容马老病的样子。枥,马棚。 ⑤烈士:重义轻生,有志建功立业的人。
 赏读
 这首是一首四言古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的豪迈襟怀,激励自己永葆不断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虽然长寿,但它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也有灰飞烟灭的日子。全诗开头便以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万物都会有衰亡的自然规律,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也会日渐衰老,难免有死去的一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里马虽然老了,卧在槽边,但仍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有抱负的人虽然到了迟暮的年龄,但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有丝毫的减退。诗意紧承上一节。但不是指在有限的生命里放纵自己、及时行乐,而指是要积极进取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在这几句里,“老骥”“烈士”都是诗人的化身。通过对“老骥”、“烈士”的描写,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诗人对事业,人生的态度,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意思是说,寿命的长短,不仅仅掌握在上天的手里,只有用心调养,才能延年益寿。在这里诗人一反世人乐天知命的态度,并非苟延残喘,而是希望寿命越长,越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合乐时所用,与全诗的内容关联不大,这是乐府歌辞中常用的一种结尾形式。
 这首诗比喻形象、生动,语调铿镪,音韵合谐,感情真挚,抒情、言志、说理得到合理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龟虽寿

龟虽寿

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名篇之一。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53岁,率军北上征讨三郡乌桓,写下了著名的《步出夏门行》一诗。全诗包括前奏和4个章节,“龟虽寿”为第四章,描写取得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章节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人生虽然有限,但是有理想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也不会消失。人寿命的长短,并不完全由天决定;养身怡性,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就可以延年益寿。倘能如此,便可有更多的时间实现理想,那将是多么荣幸!诗中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之情,也深刻揭示了养生与事业的关系,为历代老而有志之士喜闻乐道。

☚ 期颐偕老   人瑞 ☛
000025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