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兴寺大雄宝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兴寺大雄宝殿 龙兴寺大雄宝殿位于沅陵县沅陵镇溪子口街,居虎溪山麓。龙兴寺原名龙兴讲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自后宋、元修建无考。明初已改称龙兴寺。后经历代修建,成为湘西著名的佛寺之一,人称“湘西一大禅林”、“江南第一古刹”。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而上,由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黔王宫、东岳庙、旃檀阁、弥陀阁等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纵深幽静,气势峥嵘。其中大雄宝殿为湖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大殿五间阔23米,明间宽7.5米,超出次间 (3.2米) 和稍间 (3.6米) 之和。四间深16.95米,内减中柱,形成殿中宽大空间,反映早期平面特征。台基较低,前出月台。明间采用 “东西阶”古制。重檐歇山顶,下檐左右硬山,形成歇山与硬山结合的特殊形制。内柱8根承天花、上檐,高7.85米,均呈上下卷杀的梭柱。其中最大径处距地2.3米,径约0.6米。石础是覆钵式,柱与础之间垫有莲花雕饰的木櫍,长0.13米,为国内罕见之物。天花以上用穿斗式梁架,天花以下明间明栿做月梁。东梁上缴,西梁下贴。柱头出丁头拱承托,次间则用直梁,皆上承隔架科重拱。外柱16根承下檐,高4.32米,径约0.44米,前后檐搭牵、明栿均做月梁,下加穿插枋,置驼峰蜀柱。但梢间用小枋连系,应是重修所改。内外柱上普柏枋扁平,高宽比近1∶4,阑额狭长,高厚比4∶1,形成T形断面。普柏枋出头,刻海棠纹,阑额不出头。上下檐斗拱均六铺作,全部计心造,不出昂。上檐明间补间6攒 (一攒即为斗拱一朵),次间2攒,均出45°斜拱,相互连接。下檐明间补间4攒,次间1攒,其前檐斗拱出45°斜拱,后檐不出斜拱,仅做成45°菱形。下檐补间均里插挑干承后檩枋,下有鞋楔,但不如明清溜金斗拱结合紧密。斗拱材宽在宋式八等以下,清式八九级之间,仅7厘米,但材高13.5厘米,高宽比近1∶2,超出宋、清比例,反映其地方特色。梁坊、拱眼尚存有较早的写生华彩绘。所有木门窗棂格的花心裙板及横披均施雕刻并加彩绘,丰富多彩,颇具地方特色。特别是置于大殿中的讲经莲座为镂空石刻,玲珑剔透,极为精美,相传为明代所制。根据大殿的基本特征,1986年经用碳的同位素C14对其内柱测定结果,距今745年 (±60年),树轮校正年代720年(±65年),距今年代起点总计1590年。基本应属南宋遗构,且保留了不少唐宋做法特点。 ☚ 绥宁普照寺 沅陵凤凰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