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彪碑
全称《博陵太守孔彪碑》。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立。原立于曲阜孔林孔彪墓前,清初移入孔庙,现存大成殿东庑内。碑圆首,额下一穿,两旁晕起于圆首之半。高283厘米,宽99厘米,厚27厘米。阴刻篆额“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2行10字。碑文18行,每行45字,隶书,阴刻。记述孔彪生平及其德政。孔彪(?—171),字元上,孔子十九世孙,举孝廉,累官治书御史,博陵太守,下邳相,河内太守等职。碑阴13行,隶书,刻立碑者的官职、籍贯和姓名。碑文书于栏界之中,字间距离可容一字,即所谓“计白当黑”之布白法。结构谨严,书法精劲,秀润清逸。
東漢·建寧四年(171)刻。隸書十八行,行四十五字。碑陰刻有故吏十三人姓名。碑為圓首,左右作均齊之暈,有穿。暈間篆書二行十字:“漢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較其它漢碑字形為小,亦剥落最甚,然而書法可觀。孫承澤云:“書法娟美,開鍾元常(鍾繇)之法門。”《蒼潤軒帖考》曰:“字有挑法,為漢人中出色者。”楊守敬《平碑記》曰:“碑字甚小,亦剥落甚。然筆畫精勁,結構謹嚴,當為顔魯公所祖。”孔彪乃孔子十九世孫,孔宙兄弟。此碑現存山東曲阜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