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润滑用成膜膏研制推广
由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鸿辛、赵家政、荆礼春、张汉、聂明德承担。主要协作单位:本溪润滑材料厂。本项目是针对齿轮润滑的特点,根据摩擦作用下摩擦表面产生的局部高温和应力将产生化学和机械作用,进而形成固体润滑膜的原理,利用MOS2与金属底材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通过添加剂增强固体润滑剂对金属表面的粘附性和反应性,使其在摩擦作用下生成一层含固体润滑剂的薄膜,以达到减少齿轮摩损,延长齿轮使用寿命,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彻底解决齿轮传动装置漏油的目的。GM成膜膏适用于低、中速各种载荷的大、中、小型齿轮、链轮和联轴节等部位,代替油润滑。主要性能指标为:滴点GB270—80法: 198℃; 蒸发率 (SY2723~82法): 0. 27—0. 30%;临界负荷 (SY2665—77法):150公斤;烧结负荷(SY2665—77法):670公斤;GM成膜膏的滴点和蒸发度超过日本齿轮脂Shcel SinniaO#;临界负荷和烧结负荷超过美国工业齿轮油V · S · Stell-222#和224#。GM成膜膏除改善齿轮的工作性能外,还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至1984年底已推广应用约20吨,与应用油脂润滑相比,估计可节约1100多万元。分别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