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摩崖石刻
在休宁县齐云山中。唐代以来,齐云山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历代文人雅士,如程泌、朱熹、程敏政、唐寅、徐霞客、袁枚、黄宾虹、郁达夫等,都相继来过齐云山,或触景为文,或解囊刻石,天长日久,便在山中留下了1400多处摩崖石刻和碑刻。目前,保留下来的有462处,其中摩崖石刻256处,碑刻206处,遍布全山,尤以罗汉洞、紫霄岩、石桥岩一带最多。文体则诗词歌赋,记表铭文齐全,书体则楷行隶篆草皆有。以诗刻而言,就有宋代朱熹《游云岩》诗、邹补之《题天桥岩》诗、明代汪维《罗汉洞》诗、胡宗宪《石楠》诗、唐寅《齐云岩纵目游》等。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是北宋大观年间的“鄱阳程德林、余杭史洵美”10字。其后有“亘古奇观”、“天工神秀”、“齐云胜景”、“东南第一名山”等石刻。摩崖石刻除题文外,还有题画。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开图画”,乾隆以后的“新安胜景”、“白岳山房图”等,都有诗画相得益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