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齐东野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笔记。南宋周密撰。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本济南人,流寓吴兴。宋季曾为临安府幕属,监和济药局,充奉礼郎、两浙运司掾,监丰储监,义乌令等,宋亡隐居不仕。为宋末著名词人,亦长于诗文书画。著作颇多,有《苹洲渔笛谱》、《草窗词》、《草窗韵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杂谈》等。此书二十卷。所记多为南宋史事,杂有轶事琐事、品藻诗文、文物鉴赏等。其中有的采自民间传说,如《岳武穆逸事》、《放翁钟情前室》、《营妓严蕊》、《朱芮杀龙》、《姓名相戏》、《野婆》。旧有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中夏敬观据元刻明补本校本、《稗海》重刻本等。今有张茂鹏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 ☚ 一动不如一静 岳武穆逸事 ☛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笔记。南宋周密撰。取《孟子》“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意以名书,并有不忘故土之意(密先祖为济南人)。二十卷。书中所记以朝廷大事为多,如记绍熙内禅,诛韩(侂胄)始末,岳飞军纪严明,绍兴、淳熙间向金人纳岁币等内容均为有用史料。其它记轶闻、谈诗画等亦可供治文史者参考。有中华书局1983年本。 ☚ 癸辛杂识 武林旧事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道听途说;齐东野语 至于所裹何物,运往何方,我们未便根据道听途说,说了出来。总之,我希望这是齐东野语。(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行》) 异 道听途说 从路上听来,在路上传说。语本《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后用“道听途说”泛指传闻的、无根据的话。语义较重。使用频率高。 例 而这些“内幕”、“秘闻”,大多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在政治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史公旗《竞争的歧路》)闲着的时间多,一宗道听途说的消息或不相干的人一句半句话,却花半天来分析,绝大的结果是把小事化大,甚或无事生非。(梁凤仪《财来自有方·忙碌是福》) 齐东野语 齐东: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的东部。野语:村野俗语。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也,齐东野人之语也。”后用“齐东野语”比喻不足凭信的话。语义较轻,色彩较典雅,使用频率较低。 例 倘若不去观察,不作实验,仅仅依据着书本来教学,这种知识就等于齐东野语,一点不切实际,是没有用处的(叶圣陶《校长》)这些都是齐东野语很不可信。(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同 都表示无根据的传说。都常作宾语、主语,亦作定语。
齐东野语借指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清王韬《日本通中国考》: “至所云徐福子孙多居于熊野山麓村落中, 单姓是也, 其亦近于齐东野语耶! ” 齐东野语qídōng-yěyǔ原意指齐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东部(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没有教养的人的无稽之谈。源自《孟子·万章上》。 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荒唐无稽的话。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 战国时齐国的东部; 野人: 指奴隶、农奴等人。 无据的话 无据的话流言 行言 风言(风言风语;风言浪语) 浮言 飞言 飞语 蜚语 流语 流说 翻语 非语 谰言 不根之谈 不根之言 ☚ 虚夸的话 空话 ☛ 齐东野语笔记。南宋周密(1232—1298)撰。二十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萧斋等。原籍济南(今属山东),侨迁湖州(今浙江吴兴)。历官临安府幕属、两浙运司椽、义乌县令等。以《孟子》“齐东野人之语”名书。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共二百七十八条,十三万七千余字。此编既引前人记载,又兼记时间巷语,或参考文史典籍。其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绍熙内战”、“诛韩始末”、“端平入洛”、“淳熙岁币”、“岳武穆逸事”诸篇,可补史传之缺。叙“困守襄樊”之援军将领张顺、张贵死难事,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情节颇为曲折。记贾似道私宅,多佳辞丽句和诗赋名篇,景物相间,布局得体,南宋地主宅院建筑,历历在目。写景抒情,一语破的,文笔流畅、简炼。历来目为史籍,实以诗文佳作影响深远。人谓琐事艺文,开卷有益,非为过誉。有元刻本,《津逮秘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又《稗海》本将此书与《癸巳杂识》相混,且删削过半,《说郛》等一卷本,所收条目甚少。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张茂鹏点校本可资参考。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20卷。书中考证极详,记述南宋旧事,尤多记朝廷大政,可补史阙。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武林旧事 癸辛杂识 ☛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0)。笔记。南宋·周密撰。约成书于1291年,20卷。多据前人记载,兼采时事,旁参史传而成。有些篇目可补史传之缺。间叙琐事艺文,足资博闻。 齐东野语二十卷。宋末元初周密 (1232—129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居济南 (今属山东),金人灭北宋,迁居吴兴 (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等地,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丰储仓,为义乌令。宋亡不仕,专心著述。平生著述颇多,流传至今的有《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杂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澄怀录》、《浩然斋雅谈》、《浩然斋意钞》、《浩然斋视听钞》、《苹洲渔笛谱》、《草窗韵语》、《草窗词》等。《齐东野语》是作者的经意之作。其曾祖、祖父、父亲、外祖父以为“世俗之言,殊传讹也;国史之论,异私意也。定哀多微词,有所避也。”(《四库全书总目》),因注意搜集当时史事及异闻轶事等,积累数十大帙。其父将这些笔录及外祖父日录、诸老杂书等转交周密。密在此基础上,增入自己亲历诸事,整理成书。其父曾谓“身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四库全书总目》)。密承父志,以不忘故籍“齐”地为意,取书名为《齐东野语》。此书主要记载南宋朝野史事、典故、诗文、轶事琐闻等,共二百七十七条。所记史事,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入洛、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本末、朱汉章本末、邓友龙开边、安丙矫诏、淳绍岁币、岳飞逸事、巴陵本末、曲壮闵本末、秦桧之收诸将兵柄、景定行公田、朱唐交奏、赵葵辞相、二张援襄、嘉定宝玺、岳飞御军、庆元开庆六士、张仲孚反间等事,足以补史传之缺。所记书画、针砭等事,对研究我国古代艺术和针灸等医学亦有参考价值。绢纸、御宴烟火、火浣布、浑天仪、地动仪、律历等记载,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亦有补益。书中又记载诗文,如清凉居士词、刘长卿词等,以及陆游在沈园赋《钗头凤》,为文苑著名故事。全书详征博引,叙述简明。所记多为作者及父祖耳闻目见,与实录互有异同,足资考证。此书元代刻版印刷,其后又有明正德十年(1515)耒阳胡文璧重刻本,今不传。明商维浚曾将此书刻入《稗海》,但删去此书之半,而与《癸辛杂识》混合为一。后毛晋得旧本重刻,始成完帙。今传本不一,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为二十卷,《历代小史》、宛委山堂《说郛》、《宋人百家小说》、《无一是斋丛钞》、《旧小说》等为一卷,皆为该书节选本。1983年,张茂鹏以涵芬楼 《宋元人说部书》 中夏敬观校本为底本,参以其他各本及《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等书,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朱菊如等人校注的 《齐东野语校注》本。这两种版本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的本子。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笔记。南宋周密撰。20卷。所记多为南宋史事,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岳飞逸事等,信而有征,皆可补史传阙文;如记陆游在沈园赋《钗头凤》一则,为文苑中著名故事。又记针灸事,保存了我国古代有关针灸的可贵资料。 ☚ 交易 庄户牛 ☛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二十卷。笔记体史书。作者周密(1232—1303),原籍济南。书取孟子“齐东野人之语”为名。根据前人记载,兼采时事,旁参史传而撰成。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成书。记事凡二百八十七条,南宋笔记可资考史者首推此书。《张魏公三战本末略》、《绍熙内禅》、《诛韩始末》、《端平入洛》、《淳熙岁币》、《岳武穆逸事》、《李全始末》、《梁泰公田》等条,均可补史传之缺。他如记载书画、针砭诸事,对研究我国古代艺术和针灸等,亦甚有参考价值。最早刻于元代,至明代刊刻时,将其加以删削,与所著《癸辛杂识》合而为一,收入《稗海》;毛晋刻入《津逮秘书》时,又复其原。 ☚ 齐职仪 齐州图经 ☛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书名。南宋周密撰。笔记,二十卷。所记多为南宋史事,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岳飞逸事等,可补正史之不足。书中所记陆游在沈园赋《钗头凤》一则,为文苑中著名故事。作者周密祖籍济南,他为此书取名,冠之以齐东二字,可见他虽居江南而不忘故乡。 ☚ 齐女化蝉 刘海戏蟾 ☛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gossip; hearsay; popular report; the sayings of an uncultivated person; what folks say 齐东野语qi dong ye yuwhat folks say 《齐东野语》qi dong ye yuWords of a Retired Scholar from the East of Qi→周密 (Zhou Mi) 齐东野语qí dōnɡ yě yǔ齐东:指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现多指道听途说、不足为信的话。rumours and absurdities, what folks say, popular report, unreliable talk 齐东野语书名。二十卷。宋周密撰。所记多南宋旧事,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入洛之役、李全本末、邓友龙开边、岳飞逸事等,皆足以补史传之阙。这些史料多系著者先人旧闻,如自序中即叙及其父曾出示其曾祖及祖父“手泽”数十大帙及外祖“日录”、诸老杂书等。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行世。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解义】齐东: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的北部。野语:野人俗语。比喻俚俗不可信之言。 齐东野语《辞源》源云:齐国东鄙野人之语。《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之语也。”后称不足信之言为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比喻荒唐无稽的说法。“齐东”,齐国东部(今山东北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齐国东部乡下人的话。指道听途说、不可据信的传言。《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齐东野语qídōnɡ-yěyǔ《孟子·万章上》载:孟子弟子问他,听说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去朝拜他,他父亲也朝拜他,是不是这样。孟子回答:“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野语”指齐国东部地区山野之人的土话。比喻道听途说、不可凭信之言。 齐东野语qí dōnɡ yě yǔ齐国东部乡下人的土话。指道听途说不可相信的话。《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齐东野语qi dong ye yu野:村野,乡下。本指齐国东部乡下人说的话。后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的话。 齐东野语qídōng-yěyǔ〔偏正〕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东部乡下人的俗话。泛指不足为信的话。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鲁迅《两地书》26:“听说明的方孝孺就被永乐皇帝灭十族,其一是‘师’,但也许是~,我没有考查过这事的真伪。” 齐东野语qí dōng yě yǔ《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比喻俚俗无根据的话。也比喻途听道说、荒唐无稽、粗野无信的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