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鼻部良性肿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鼻部良性肿瘤

鼻部良性肿瘤

鼻部良性肿瘤多发于鼻腔及鼻窦,发生于外鼻部者很少。其发生率我国各地统计结果不一,有的报告占专科门诊病人数的0.15%;有的只占0.08%,比恶性肿瘤少见。鼻部的良性肿瘤种类很多,依其胚胎来源,可有以下各类型:
❶来自外(内)胚层者,如乳头状瘤、腺瘤、神经源肿瘤、牙源肿瘤及各种囊肿。
❷来自中胚层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骨瘤、软骨瘤、平滑肌瘤、粘液瘤、神经胶质瘤等。
❸来自两种胚层以上者,如混合瘤、皮样囊肿等。
一般鼻腔内常见的肿瘤为血管瘤、乳头状瘤;鼻窦中常见者为各种囊肿及骨瘤等(见“鼻窦骨瘤”)。
乳头状瘤
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发于鼻前庭者一如皮疣,易于诊断。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临床上分为硬型及软型。软型亦称内翻性乳头状瘤(见“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其表面被覆柱状上皮或变形的鳞状上皮,质软,色红,极易出血。硬型覆以复层鳞状上皮,有角化,多呈菜花形,不易出血。
鼻前庭及鼻腔的单一乳头状瘤,易于用手术切除。多发性或复发性乳头状瘤,应作广泛切除。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易发生恶变,多主张作广泛切除。
纤维瘤
各种纤维瘤如骨纤维瘤、神经纤维瘤及粘液纤维瘤均可发生于鼻及鼻窦,根据外形及活组织检查,易于确诊,均可用手术切除治疗。
原发于鼻咽部的纤维血管瘤可侵入鼻腔,或扩展至鼻窦(见“鼻咽纤维血管瘤”)。
骨化纤维瘤: 亦称纤维性骨炎。亦有人认为此病为纤维结构不良症的局部表现,故非真正的肿瘤。病变组织内含有骨小梁及纤维组织,基质内梭形细胞有骨化倾向。这种病变多发于上颌骨,常始发于儿童期,其时仅有面部不对称。如病情发展,以后可侵犯上颌窦、眼眶、鼻腔及其他鼻窦,治疗较困难,很难完全切除,手术中易出血,术后亦易复发(见“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症”)。
软骨瘤(内生软骨瘤)
鼻腔软骨瘤可分为以下各型:
❶外生软骨瘤,与外生骨疣相似。
❷纯内生软骨瘤,不含其他组织。
❸不纯内生软骨瘤,含有其他组织,可分别称为纤维软骨瘤、粘液软骨瘤、血管软骨瘤及骨软骨瘤。这种肿瘤很少发生于鼻部。据Kilby等 (1977) 报道的鼻腔、鼻窦软骨瘤128例,两性的发病率相似,以发生于20~40岁者为多。其发源处可划分为6个区:
❶筛窦及鼻腔(中隔除外),50%。
❷鼻中隔,17%。
❸上颌骨及上颌窦,18%。
❹硬腭,6%。
❺鼻咽部、蝶窦或咽鼓管,6%。
❻鼻翼软骨,3%。
软骨瘤表面光滑,质硬,呈分叶状,属于透明性软骨,可变为囊性或有粘液性退变。其细胞更接近胚胎性者,易复发,并有肉瘤特征。
软骨瘤发展缓慢,渐有压迫和阻塞症状。应作手术切除治疗,可根据肿瘤的大小、范围,选用局部切除术、鼻内筛窦手术,或广泛切除术(常作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切除术)。一般认为应作广泛的手术切除,才不致复发。
巨细胞瘤
常发于牙周部,称为巨细胞龈瘤,少见于筛窦及蝶窦区。其发生原因尚未明确,有谓为纤维结构不良症含有巨细胞者;亦有认为系外伤所引起,以后有巨细胞浸润。
肿瘤色深红或为黑色,呈胶状。在其中或边缘处常有骨刺,此为新骨形成及骨破坏残迹的双重表现,因有些巨细胞具有破骨性,另一些则有成骨性。镜检可见基质内有圆细胞及梭状细胞,杂以多数多核巨细胞。此外,有多数含血间隙,常易出血。
X线检查可见有边缘清楚的骨破坏区,周围骨无反应,有剩余的粗骨小梁贯穿其中。单从X线照片很难与骨囊肿或纤维结构不良症相鉴别。
巨细胞瘤应与巨细胞肉芽肿相鉴别,后者基质内有炎性肉芽病变,可以自行消退,仅需作简单手术刮除;但巨细胞瘤有恶变趋向,应进行根治手术切除。

☚ 鼻及鼻窦囊肿   鼻部血管瘤 ☛
000120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