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源性头痛rhinogenous headache系指由鼻部及鼻旁窦疾病引起的头痛而言。可由鼻旁窦及鼻的感染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额窦炎疼痛多位于额部,上颌窦炎疼痛位于上颌部,蝶、筛窦炎疼痛多位于鼻根部,且多伴有脓性分泌物及钝、胀痛,并随着炎症好转而减轻。由肿瘤引起者疼痛可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有的伴有血性分泌物。对鼻源性疼痛应查清原因,不可忽视,并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鼻源性头痛rhinogenic headache系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临床较多见。其特点是均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脓涕等。常在急性炎症发生时加重,多为深部头痛,呈钝痛、隐痛或反射性头痛,无波动性。以白天较重,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时逐渐减轻。头呈低位时加剧。鼻腔粘膜收缩或用表面麻醉后,头痛可以减轻。头痛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可按病因治疗。 鼻源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鼻源性头痛系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头面部包括鼻腔及鼻窦的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鼻部病变可直接刺激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并可沿其分支反射到头部的其他部分。此外,强烈的病灶兴奋,通过中枢的扩散,还可反射到更广泛的部位,产生疼痛。 鼻部引起头痛的原因,以鼻窦急性炎症最为多见,约占全部头痛发病数的5%。其他如鼻中隔偏曲、鼻腔的急慢性炎症或肿瘤压迫神经,亦可引起。 急性鼻炎 因鼻粘膜充血肿胀,致鼻腔通气引流不畅,发生阻塞性头痛; 如鼻窦开口因粘膜肿胀而阻塞,则窦腔内空气可逐渐被吸收呈负压而发生真空性头痛; 窦内负压时间过久,粘膜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充满窦腔又不能排出时,压力增高而出现张力性头痛。 急性鼻窦炎 由于鼻窦内粘膜肿胀、积脓压迫神经或细菌毒素刺激而出现头痛。据查在窦口附近粘膜痛觉最敏感,此种头痛因病窦的位置不同而表现的头痛亦各异。 急性上颌窦炎患者疼痛位于面颊部,有时上列磨牙发胀或麻木感,上午较轻,午后加重,疼痛并反射至牙槽突、牙龈及眶下神经分布区,亦可发生额部反射性头痛。 急性额窦炎患者疼痛呈周期性,晨起2~3小时后开始,逐渐加重,疼痛位于前额部,眼眶内角或全头痛,至中午达到高峰,头痛十分剧烈,下午二、三点钟后逐渐减轻,晚间头痛可完全消失,第2天再同样发作。此种头痛与额窦的鼻额管位置有关,主要因坐立体位脓液堵塞居下的窦口,发生真空性头痛,待脓液排出空气进入窦腔后疼痛即缓解。 急性筛窦炎患者,常在眼内眦及鼻根深部感疼痛或胀痛,有时在眶内上角,眼球活动时疼痛加剧,手指压迫眼球感球后痛,疼痛可反射至颞部或头顶部。 急性蝶窦炎患者头痛多位于头颅深处,头顶中央,颞部或枕部,有时感觉眼球后疼痛,但无眼球压痛。蝶窦炎常有广泛的反射性疼痛,如反射到乳突部、肩部及背部,有时伴有恶心和眩晕感。 慢性鼻窦炎 由于窦腔积脓,细菌毒素刺激可发生头痛,一般头痛不严重,在额部或鼻根部发胀或钝痛,有时位于头顶、颞部和枕部。 萎缩性鼻炎 由于鼻腔过大,大量空气直接刺激粘膜引起反射性头痛,患者感额部、头顶部空痛,并有头昏、耳鸣。此外,鼻腔内脓痂阻塞时,亦可直接引起头痛。 其他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粘膜肥厚、鼻甲肥厚、肿瘤、异物或鼻腔填塞等阻塞鼻腔,影响呼吸和引流,出现阻塞性头痛; 中隔高位偏曲可引起鼻睫状神经痛,鼻中隔嵴突或矩状突压迫鼻甲粘膜可发生较严重的反射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一般都有鼻病症状,如鼻塞、流脓涕等; 多在鼻急性炎症发生时加重;多为深部头痛,呈钝痛和隐痛,无搏动性; 头痛以白天较重,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时逐渐减轻; 摇动头部或低头弯腰,衣领过紧、全身用劲致静脉压增高时鼻粘膜肿胀,头痛加重; 鼻腔粘膜收缩或用表面麻醉后,头痛可以减轻; 头痛有一定部位和时间。 鼻源性头痛应按病因治疗。止痛药物,如阿斯匹林类、耳针、体针或腕踝针对制止鼻源性头痛亦有一定功效。 ☚ 鼻音 鼻源性突眼 ☛ 鼻源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rhinogenic headache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临床较多见。其特点是均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脓涕等。常在急性炎症发生时加重,多为深部头痛,呈钝痛、隐痛或反射性头痛,无波动性。以白天较重,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时逐渐减轻。头呈低位时加剧。鼻腔黏膜收缩或用表面麻醉后,头痛可以减轻。头痛部位与鼻及其他有关病变见下表: 头痛部位与鼻及其他可能的病变
 ☚ 鼻腔红色肿物 鼻腔菜花状肿物 ☛ 00007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