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锡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丹 > 黑錫丹1 黑錫丹1 hēixīdān 丹藥。以黑錫爲主藥组方,故名。由黑錫、生硫黄、肉桂等十三味藥物組成。主治目瞪昏眩,奔豚氣上衝,牙齦腫痛,脾寒心痛。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痼冷·黑錫丹》:“陰損陽衰實可傷,縱調榮衛亦難將。氣羸血運痰生者,試聽桑君*爲發揚。”參閲清·吳儀洛《成方切用》卷六,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桑君*:名不詳,黑錫丹爲丹陽慈濟大師受神仙桑君方。 黑锡丹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沉香、炮附子、胡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炒茴香、补骨脂(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川楝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半两,黑锡、硫黄各二两。于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极细,余药为细末,和匀入研,自朝至暮,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粒,空腹姜盐汤或枣汤送下,妇人艾醋汤送下。功能温肾阳,散阴寒,镇逆气,定虚喘。治肾阳衰弱,肾不纳气,胸中痰壅,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奔豚,气上冲胸,胁腹胀满;寒疝腹痛,肠鸣滑泄;男子阳痿精冷,腰膝乏力,女子血海虚寒,带下清稀等症。方中黑锡降逆气,坠痰涎,以平其痰壅上气喘促之势。然肾为水火之脏,且证属阳衰阴盛,故以大热扶阳之硫黄,助命门,消沉寒,二者同炒,含有阴阳互根,阴中求阳,标本兼治之意,共为君药; 更以肉桂、附子、葫芦巴、补骨脂、茴香、阳起石等以温壮肾阳,木香、肉豆蔻温中降逆,兼顾下元,诸纯阳温燥之品,均为固肾补虚之用,俾肾阳充旺,阴霾自散,下元得固,冲逆自平,共为臣药: 然恐温燥太过,故用川楝子苦寒以反佐,且有利气疏肝之功; 配以沉香平冲降逆,纳气归肾,更助黑锡以降纳上盛之标证,共为佐使药。合而用之,具有温壮下元以固本,平冲降逆以治标,标本兼治之功。《普济本事方》亦有本方,但无阳起石,名黑锡丸。 黑锡丹 《和剂局方》卷五【组方药物】 沉香(镑) 附子(炮,去皮、脐) 葫芦巴(酒浸,炒) 阳起石(研细,水飞) 茴香(船上者,炒) 破故纸(酒浸,炒) 肉豆蔻(面裹,煨) 金铃子(蒸,去皮、核) 木香各30克 肉桂15克(去皮) 黑锡(去滓) 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60克 黑锡丹 《三因方》【组方药物】 硫黄60克 (捶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九重纸上,纳入一地坑内,以碗盖去火) 川楝子 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各60克 阳起石(煅) 木香 沉香 青皮(炒)各15克 肉豆蔻30克 茴香(炒) 官桂(去皮,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 葫芦巴(炒) 破故纸(炒)各30克 乌药7.5克(去木、锉) 黑锡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五十四【组方药物】 黑铅 硫黄各60克 黑锡丹hēixīdān《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沉香、炮附子、酒炒胡芦巴、阳起石、炒茴香、煨补骨脂、肉豆蔻、川楝子、木香各一两, 肉桂五钱, 黑锡、硫黄各二两。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功能温肾阳, 散阴寒, 镇逆气,定虚喘。治肾阳衰弱, 肾不纳气, 胸中痰壅,上气喘促, 四肢厥逆, 冷汗不止, 舌淡苔白,脉沉微; 奔豚, 气上冲胸, 胁腹胀满; 寒疝腹痛, 肠鸣泄泻; 男子阳痿精冷, 腰膝乏力; 女子血海虚寒, 带下清稀等症。 黑锡丹 黑锡丹本方系桑君方,录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由黑锡(即铅,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胡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炒)、补骨脂(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川楝子(蒸,去皮)、木香各一两,肉桂(去皮)半两组成。用黑盏或新铁铫,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杵罗为末,作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三、四十粒,空腹姜盐汤下,妇人艾醋汤下。功能温补下元,扶阳镇逆。主治肾阳衰微,肾不纳气,胸中痰壅,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脉沉微者。 ☚ 二气丹 真武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