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潮》《黑潮》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日本作家德富健次郎(笔名德富芦花) (1868—1927)的长篇社会政治小说。作品反映日本明治20年(1888)前后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和家庭纷争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小说以上流社会社交中心——鹿鸣馆里贵夫人发起的筹募海防经费游艺会拉开序幕,以人们对突然出现在这个群丑麋集场所的东三郎的惊奇、猜测和议论展开故事情节。东三郎从乡下来到东京,本为医治眼疾,在老朋友桧山伯爵的家宴上,他“舌战群臣”,揭露以藤泽为首的明治大臣们沉湎酒色、荒淫腐化、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行为,断言明治政府是“亡国政府”,使大臣们原形毕露,狼狈不堪。东三郎既对现政权不满,也意识到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因而舌战后徬徨无计,迷茫怅惘,怀着万分失望、走投无路的心情返回山乡,不久双目失明,染病在床,最终带着悲愤哀惋的心情离开人世。小说另一条线索描绘喜多川夫人贞子所遭受的非人道待遇,贞子恪守妇道,逆来顺受,反而被诬犯有私通行为,被丈夫赶出府邸,幽禁乡间,不准与女儿见面,过着空虚、屈辱的生活。她虽然萌生过叛逆的念头,却只是昙花一现,“不断念佛”,最后她万念俱灭,丢下唯一可以自慰的女儿道子而饮恨自尽。 东三郎是为德川家族卖过命、流过血的忠勇家臣,“明治维新”后因负隅顽抗被俘坐牢。释放后20年,他一直足不出户地蛰居山乡。明治政府对幕府旧臣采取收买和软化政策,封官进爵,东三郎也曾多次被邀出山“共襄国政”,但他是明治政权的坚决反抗者,是“不识抬举”的死硬派。他一方面愚顽不化,守旧无知,光看到明治社会的腐败,黑暗,看不到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念念不忘早已逝去的更加黑暗的德川时代;另一方面,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敢地对明治大臣的恶行败德进行淋漓尽致的痛斥,表明了不愿同流合污的严正立场。作者通过东三郎尖锐地揭露了明治政府的奢侈腐败和专横暴虐,表达了自己对明治政府的强烈愤慨。贞子是个以善抗恶的柔弱女性的典型。她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认定“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只有顺从才是女人的美德”,因而听任丈夫宿娼、纳妾,默默地忍受丈夫的歧视、打骂,甚至经常反躬自责:是否有亏妇道。尽管如此,仍丝毫未能“感化”丈夫,反而受到变本加厉的虐待。作者对这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倾注了深切的同情,通过她自杀的悲剧,有力鞭挞了上流社会的伪善和残酷。 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东三郎的愚顽、守旧、至死不屈的旧武士性格和贞子柔弱、善良、逆来顺受的节妇形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构思精巧,匠心独运,时空变幻灵活自如,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画面的交替恰到好处,表现出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艺术功力;小说巧妙地运用人物的回忆和对话,追溯历史,描绘现实,并反映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人物语言或慷慨激昂,或谦卑恭顺,或虚假客套,都与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情、身份、地位十分吻合,表现出作者对社会人生深刻独到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 各种心情 各种心情个人的心情:私怀 ☚ 心境 心情急迫 ☛ 潮流 潮流潮(风潮;浪~;思~) 流 浪头(赶~) 风波 另见:思想 趋势 运动 随波逐流 ☚ 潮流 流行 ☛ 黑潮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中国又称之为台湾暖流。由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海域向北转向而成。主流沿台湾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岸,在40°N附近再折向东去成为北太平洋暖流。主流中有一个分支可进入东海、黄海,盛夏时可进入渤海。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宽100~200 km,厚约200 m,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90 km。水面温度夏季为29℃,冬季为20℃。黑潮是北太平洋海流的主干,对该海区的气候具有重大影响。 黑潮世界大洋中著名的强大海流之一。因其水色深蓝,故名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折向东北的延续,源地位于中国台湾岛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通常,将从中国台湾岛东南至北纬35°处这一段海流称为黑潮。黑潮具有流速快、流量大、流幅窄、延伸深远、高温、高盐等特点。黑潮受地形的影响,各地的流幅、流速和流量均不相同。一般地说,黑潮的流速为0.51~1.02 m/s,最大达1.02~2.57 m/s,厚度400 m左右,流量为(30~40)×106 m3/s。在东海,黑潮流速为1.02~1.54 m/s,平均流量为35×106 m3/s,大约相当于中国长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倍。黑潮的水温较高,水面温度夏季达29℃,冬季为20℃,由南向北递减。 黑潮 黑潮heichao北太平洋西面的一支暖流。它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延续部分。一般把沿着台湾东岸、琉球群岛、日本海岸至35°N这一段的海流称为黑潮。从35°N附近离开海岸向东流,到160°E附近,称为黑潮续流(黑潮延续体)。在160°E以东散开的海流,称为北太平洋流。因此,广义的黑潮,即黑潮流系是由吕宋海流、狭义的黑潮、黑潮延续体和北太平洋流组成。由于黑潮来源于信风流,故其温度和盐度都较高,夏季台湾东侧水温有时高达30℃,到日本南部也可达27~28℃。冬季在台湾外海为22~23℃,在日本南部也有20℃,盐度在180~200米深度上达到最大值,为34.8~35.0‰。黑潮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很高的水色和很大的透明度。黑潮是斜压性很强的地转流,表面最窄处约150公里,流的厚度最大可达3000米左右,表面流速最强为200厘米/秒。流量可达到65×106米3/秒,成为近岸水系和大洋水系之间的边界,成为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黑潮进入东海后,紧贴着大陆架边缘流向东北,这支水温高的暖流对我国的渔业和气候均有很大影响。黑潮中的台湾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一支海流沿闽浙外海北上,一直可达长江口外31°N (123°E)附近。它在舟山群岛附近与长江径流所形成的沿岸水相交汇,形成明显的锋面,当地渔民称为“流隔”,是著名的舟山渔场。黑潮分支的黄海暖流在北黄海转折,然后通过渤海海峡(主要是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给渤海带来了高温、高盐的外海水,对渤海水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海暖流在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甚至消失。由于这支暖流在冬季存在,使秦皇岛和葫芦岛等成为我国著名的不冻港。 ☚ 湾流 风浪和涌浪 ☛ 黑潮见“地理”中的“黑潮”。 黑潮Black Current又称“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为北赤道暖流由菲律宾群岛附近向北转向的延续。12°—14°N到巴士海峡段为黑潮源地。自源地北上入东海,沿东海大陆坡流向东北到30°N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进入黄海和日本海,分别称为黄海暖流和对马暖流;另一支,即主支,经吐噶喇海峡流入日本南部海域,到达35°N附近之后,东流至160°E附近,全长6000公里,是世界著名暖流。黑潮因水体颜色蓝黑而得名。主流最大流速每昼夜达60—90km,流量约为长江流量的20倍。在日本沿岸受盛行西风吹拂折向东流,变为北太平洋暖流。 黑潮亦称“日本洋流”。太平洋北赤道洋流在菲律宾吕宋岛与日本海东岸之间向东北流的延续。因黑潮之水色较深,故名。黑潮的温度和盐度较高,分别为20℃和34.5‰左右。流动深度仅为400米。流量为50~300秒立方米。 黑潮Kuroshi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