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山岩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巖畫 > 黑山巖畫
黑山巖畫  hēishānyánhuà

新石器時代石壁敲鑿之圖畫。分佈於嘉峪關市西北黑山四道鼓心溝内,綿延數里,畫面有百餘處。表現内容以動物與狩獵爲主,亦有放牧、操練之場面。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

分布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峪谷的峭壁陡崖上,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水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绵延约2公里。岩石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境趣高古。画幅大小不一,宽0.3—3米,高0.2—2.5米间,一般高出地面0.5—5米。有的几层构成一组图画。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众多的羊、牛、鹿、狗、驼、鸟、鸡、鱼等动物形象。大型操练图分上、中、下三层,画有30人,皆头戴长长尖状饰物,做徒步进攻、射箭等动作。较大的围猎图中画体态高大雄健的野牛和长角鹿,围猎者皆手持弓箭,或徒步引弓,或骑马射箭,还有人观看呼叫助威。舞蹈图中舞蹈者均身着束腰长袍、头插羽状饰物,扭动身驱,叉腰或扬臂,富有生活情趣。有的大型画幅中将放牧、狩猎、舞蹈等社会活动集于一画,其形象布局大小交错,疏密穿插,显得丰富充实。画中飞鸟姿态神骏,回翔天际,可能为鹰、雕一类的猛禽。据考其上限约距今3500—4000年,为古羌族文化遗迹,下限为隋代,有喇嘛庙图形和古藏文遗迹。

☚ 榆木山岩画   昌马岩画 ☛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

分布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峪谷的峭壁陡崖上,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水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绵延约2公里。岩石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境趣高古。画幅大小不一,宽0.3—3米,高0.2—2.5米间,一般高出地面0.5—5米。有的几层构成一组图画。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众多的羊、牛、鹿、狗、驼、鸟、鸡、鱼等动物形象。大型操练图分上、中、下三层,画有30人,皆头戴长长尖状饰物,做徒步进攻、射箭等动作。较大的围猎图中画体态高大雄健的野牛和长角鹿,围猎者皆手持弓箭,或徒步引弓,或骑马射箭,还有人观看呼叫助威。舞蹈图中舞蹈者均身着束腰长袍、头插羽状饰物,扭动身驱,叉腰或扬臂,富有生活情趣。有的大型画幅中将放牧、狩猎、舞蹈等社会活动集于一画,其形象布局大小交错,疏密穿插,显得丰富充实。画中飞鸟姿态神骏,回翔天际,可能为鹰、雕一类的猛禽。据考其上限约距今3500—4000年,为古羌族文化遗迹,下限为隋代,有喇嘛庙图形和古藏文遗迹。

☚ 榆木山岩画   昌马岩画 ☛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

黑山地区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北,1972年以后陆续在这一带四道鼓心沟内长约二里的崖壁石面上发现了一百多处岩刻画像。画像以平凿方法浅琢而成,技法简单,风格质朴,形象生动,亦不乏精湛之作。内容包括各种动物、人物以及人们的狩猎、放牧、操练等活动。从人物的服饰看,他们可能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大月氏、乌孙或匈奴等古代民族的早期文化遗存。对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 绘画   黑山岩画虎蛇鹰图 ☛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

位于嘉峪关市西北黑山峪谷两侧石壁上。绵延2公里,以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等处较为集中。岩石黑紫色,刻迹呈茶黄色,古朴粗犷, 生动有趣。共有153幅画面,大小不一,高在0.2~0.4米之间,宽在0.3~3米之间。有的画面仅一人或一两个动物, 有的则分几层构成一组图画。内容有狩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飞禽走兽鱼虫等动物形象。大型狩猎图居中刻长角鹿和野牛,体态雄健高大;野牛抵角扬尾,作搏斗之势,又生逃窜之念; 围猎者徒步持弓, 外围2人骑马引弓,准备追击;观看者呐喊助威。大幅操练图分上、中、下三层, 画有30人, 徒步列队, 操练进攻、射箭等动作。舞蹈图中舞者身着束腰长袍,头插羽状饰物,扭动身躯,双臂或上扬或叉腰,极富生活情趣。所有岩画中不见农业生产活动,没有刀、矛等兵器,据考证,当为羌族文化遗存,距今约3500~4000年。而夹杂其中的喇嘛庙图形和古藏文符号, 应为隋代时所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   甘肃秦长城遗址 ☛
000034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