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鼎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鼎凤?—1864

又名“黄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农民军领袖。广西贵县人,壮族。家贫。初曾入天地会, 后受太平天国革命影响, 从所在的清军中逃回贵县,设天地会“洪顺堂”,以“反清劫富”为号召, 从者日众。1854年(咸丰四年)发动“郭西起义”, 破城开仓济贫。建立农民政权后,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安定社会秩序等措施。1855年归属大成国,封“隆国公”。协助各地壮族农民军, 克迁江、宾州、上林等县,率众五万余人雄踞桂南一带。1861年大成国兵败, 领余众达十余万,称“建章王”,坚持抗清。至1864年(同治三年)初, 累战失利后退守平天寨(今贵县境), 扼险抵御。翌年春寨破出降遇害。

黄鼎凤

黄鼎凤1830—1864

又名黄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广西贵县人。家贫,道光末年参加张嘉祥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后张叛变投清,黄亦随军充当壮勇。不久脱离清军,回贵县黄练圩设天地会“洪顺堂”,密谋反清。1852年设“壮丁馆”,以“反清劫富”为号召,广招兵马,从者甚众。翌年冬在贵县覃塘发动起义,破城开仓济贫,杀官夺印,建立农民政权,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1854年4月投陈开、李文茂建立的大成军,受封“隆国公”,联合各地农民军克迁江、上林等县,雄踞桂南一带。1861年大成国兵败,率余部约十万之众,称“建章王”,坚持斗争。1863年7月,屡战失利后退守贵县平天寨,翌年春寨破出降遇害。

☚ 吴亚忠   李锦贵 ☛

黄鼎凤1828—1864

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惩办贪官豪绅,救百姓于水火,来附者70余村,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四年(1854)八月,联合邻近农民起义队伍攻占贵县城,迫知县李嘉年交出官印。继而联合桂平友军围攻浔州,不克,折回贵县据守。因遭清军不断进攻,于翌年五月退出贵县城。不久,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兵至贵县境,旋率部归附,迅速收复贵县,被封将军,奉命扼守覃塘。七年(1857)六月,率众万余攻克宾州,改宾州为临浦州。又联合上林李锦贵等攻占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因累有军功,被大成国镇南王陈开封为隆国公。十一年(1861),陈开牺牲后,“佯受招抚”,潜归覃塘,收陈开残部4万余人,重举义旗。同治元年(1862)五月,再克贵县,统兵5万进攻浔州,在岭头铺受挫,撤回贵县。以此为据点,竖旗立寨,自称建章王,命军师周锡龄造尧天五典,并分兵扼守要隘,以抗官军。次年夏,为清统领楚军布政使刘坤一等所败,贵县、覃塘相继失陷。率部退至小平天山,凭险筑垒,挖壕立栅,坚持战斗。终因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于同治三年(1864)四月下山就抚。刘坤一背弃前言,将其执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