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脊椎爬蟲部 > 蛇 > 黄頷蛇 黄頷蛇 huánghànshé 亦稱“黄喉蛇”、“青簫蛇。”蛇名。此蛇頭下色黄,體青緑色,形如簫管,故稱。長四五尺,頭小尾鈍,無毒。常棲住宅附近,捕食鼠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黄頷蛇》:“[釋名]黄喉蛇。時珍曰:‘頷,喉下也,以色名。’[集解]黄頷,黄黑相間,喉下色黄,大者近丈,皆不甚毒。”《格致鏡原·昆蟲類·蛇》:“《蛇譜》:‘慈曼蛇不齧人,即齧亦無大害,與青簫蛇性狀相同。青簫者,色青而狀如簫也,長四五尺、三四尺不等。二蛇俱善捕鼠。’” 
黄頷蛇 (《本草綱目》) 黄颔蛇huáng hàn shé《本草纲目》鳞部第43卷黄颔蛇(2)。药名。 【基原】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肉。 【别名】黄喉蛇(《本草纲目》),黄长虫、慈鳗〔《生物学通报》(3):1,1958〕。 【性味】《本草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本草纲目》:“酿酒或入丸、散,主风癞,顽癣,恶疮。自死蛇渍汁,涂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烧灰,同猪脂涂风癣漏疮,妇人妒乳,猘犬咬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