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钟·人月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钟·人月圆

 

赵孟頫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这首令曲表达了对一个才艺卓绝的歌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是说见到“香生玉”的“一枝仙桂”,配得呼唤卿卿来相会。实际是以“仙桂”喻“卿卿”天生丽质,风姿绰约,令人怜爱。
“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回忆与“卿卿”相会时其轻歌曼舞的情景。“金缕”即金缕曲,是歌女习唱之曲; “象板”即象牙板,象牙制的拍板,歌唱时用以配合节拍。歌唱伴以牙板的节拍,是当时的习俗。“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的绝世之美,这里似还含有对这位歌女超乎寻常的歌唱水平的高度赞赏。这三句先分后总地刻画歌女的才艺,前二句一写“歌”,一写“敲”。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一位纤丽妩媚、含情脉脉的女子形象,最后以“倾国倾城”作结,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余地。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以下转入对歌女的思念。分手日久,但她的容貌风度,却仍历历如在目前。“想应如旧”一句,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希望岁月的流逝不要改变自己记忆中的美好形象。
最后两句,一是以“春山澹澹,秋水盈盈”的秀美来形容歌女超群绝伦的才貌,使对歌女的颂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二是以“春山”“秋水”的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强调上句“想应如旧”,表达了作者良好的祝愿。

《黄钟·人月圆》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黄钟·人月圆

 

刘因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刘因生于金亡后不久元蒙统治下的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他是元代前期较著名的诗人,常有为而发,揭露了元蒙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疾苦生活。但这首小令,却一反他诗文那种遒劲峭拔、浑灏流转的风格,表现出人世无常、四大皆空的消极避世思想。
“茫茫大块洪炉里”,大块,指地,后泛指天地宇宙。洪炉,大炉子,通常用来比喻锻炼人的场所或环境。在这里须与下句合读: “大块”,本够大了,用“茫茫”来形容之,则更见其大。如此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块”,放进时间的“洪炉”里,没有一事一物最终不归于死灰沉灭。“寒灰”,死灰。这首曲破题表现出人生如梦、转眼成空的消极厌世思想。先作一总的概括,从极大处落墨,接着再把这番意思从容不迫地一一道出。
“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正是“百岁光阴如梦蝶”,人生短促,转眼间,一切都成了历史的陈迹。“古今多少”,是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言外之意是,何止垒、树、台,世间的一切,都会破败无用,以致化为乌有的。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太行山南起今山西、河南两省边界,向北绵延于山西、河北两省之间,何其巍峨!何其陡峭!黄河由西而东,横贯十数省,在大地上如一条绵延无尽的长带,却不过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本来前二句气象峥嵘,一派壮观,接着“等是尘埃”,则如从云霄坠落平川,给人以世事茫茫、一切尽皆无用之感。不是么,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那些更平凡、更自然的事情,似乎也无需去叹息了吧。“不须更叹”,不是说不用叹,而叹也无用,意蕴更深一层。
这首小令由首至尾表现消极厌世的情怀,思想上无足取,艺术上却自有特色。全篇径直抒情,先从大处落笔,首二句笼盖全篇。接以具体事物,荒烟废垒,老树遗台来作说明,时移事异,岁月无情,风侵雨蚀,一切都成为陈迹!太行黄河,庞然大物,令人惊异,令人羡慕,而作者却偏说“等是尘埃”。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太行永在,黄河长流,千百年来何曾有变化!但虽无理却有情,愈见出作者的寂寥情怀。最后以花的开落、春的去来,再作渲染,似乎连“叹”都是多余的了。

《黄钟·人月圆》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黄钟·人月圆

 

倪瓒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倪瓒工书画,尤长于山水小景的写意,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元末画苑四大家之一。其小令多吟咏山水,风格清丽。
本曲写当年离乱途中的所见和所感。上片写往事不堪回首之中渡口美好的景色,是一幅“渡口渔舟”的恬静画图。下片写想象中故家的萧条,抒发漂泊江湖的孤寂凄凉之情,也是虚实相间的画图。种种离乱苦况尽在景物对比之中,由梦回写景抒情,可以推知漂泊一生的“梦境”,给人不少联想。

名诗《黄钟·人月圆》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黄钟·人月圆》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 门掩残红。

【注释】 ①次韵: 即步韵、和韵。②萋萋: 茂盛的样子。

【曲大意】 地上是繁茂的芳草,天上是乱飞的春云,夕阳里我无限愁闷。短亭上宴饮饯别,平展的湖面上停着画舫,垂柳下系着千里骏马。可是曾几何时,一声鸟鸣,一场夜雨,一阵东风,桃花零落了,美丽女子到哪里去了? 只留下紧闭的门扉里满地的落花任我凭吊。

【赏析】 这篇散曲写伤春和伤别,上片主要写伤别,下片着重写伤春。

首句 “萋萋芳草春云乱”,其中 “萋萋”说明已到晚春,草已长得很茂盛,而不是“草色遥春近却无”的初春。天上的白云本来就有动和静的时候,这里写 “乱”,与作者心情有关。因作者有伤春伤别情绪,所以对飞渡的云彩就感到不如初春的闲静,而显得左右奔突,凌乱无章,像是要急急离去。且又当天色向晚夕阳西沉的时候,于是也就联想到春天也象落山的太阳一样要匆匆而去,不免愁思万缕。萋萋的芳草,乱飞的白云,西沉的落日都是愁的诱发因素,并为下面的送别设置了氛围。

“短亭别酒” 以下三句是写在晚春时节的饯别。三句中无一动词 (只一 “别”字也是限定酒的),给人的感觉却是凄然的饯别活动。一面五里短亭把盏送别怅饮无绪,一面平湖泊船,垂柳系马,暗示分手在即,这是愁的主要原因所在。

下片主要描写晚春景象。“一声啼鸟 ,一番夜雨,一阵东风”,三个排比句,一浪赶一浪,像是催春快快归去。候鸟回来了,一声鸣啭,预示着春天将去。接着一场夜雨,摧残了春花,又是一阵东风,吹尽残红。春,让鸟啼走了;春,让雨冲走了,春,让风吹走了。三个句子排列下来,给人一种风雨无情,来得快,来得猛,盛春短暂,流云易散玻璃脆的深刻印象。

桃花吹尽了,零落了,由此而联想到离别的佳人也像桃花一样不知流落何方?“桃花吹尽”上承“一声啼鸟”三句,是鸟啼、雨打、风吹后的必然结果,下启 “佳人何在” 的自然联想: 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古人多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桃花与女子互相辉映,这首散曲化用其意,这里“桃花吹尽”的桃花和佳人映衬。桃花零落之后,明年可再发。佳人一去,何处寻觅?在对红颜薄命的感慨中,流露出无限悲凉的心情。

“门掩残红”,写出了人的百无聊赖和惜春的伤感。春天去了,闭门谢客,只有面对残留枝头的几朵桃花和满地落红互相凭吊,借以唤起对盛春的回忆,把万紫千红的春天永远保留在自己心里。“门掩残红”道尽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态。

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张可久的散曲说:“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这首小令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