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黄郛1880—1936浙江绍兴人 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与陈其美、蒋介石结为“盟兄弟”。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兵站总监,江苏都督府参谋长。1923年任北洋政府署理外交总长、教育总长。1924年10月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代理内阁总理,摄行总统职权,11月底下野。北伐期间,积极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活动,一度任上海特别市市长。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与政学系政客、亲日汉奸分子关系甚密,被称为“新政学系”和“日本通”。1933年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与日本侵华军代表签订了多项卖国协定,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36年于上海病死。著有《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战后之世界》等。 黄郛
黄郛
黄郛1880——1936原名紹麟,字膺白,號昭甫,别字天生,筆名以太,原籍浙江嘉興,1880年 (清光緒六年) 生於上虞。1896年補錢塘縣學生。1904年春,入浙江武備學堂。翌年夏,被派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聯絡同志組織“丈夫團”。1908年畢業後,升入日本陸軍測量局地形科,1910年畢業回國,在北京軍諮府第二廳、籌辦軍事官報局任職。1911年武昌起義後,回上海。參加光復上海之役; 同年11月,任上海軍政府都督陳其美參謀長兼滬軍第二師師長 (後改爲陸軍第二十三師)。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兵站總監。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任江蘇都督府參謀長。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起,與陳其美在上海響應。失敗後被北京政府通緝,逃往日本,後經南洋去美國。1916年護國運動起,由美國返回上海,參加策劃浙軍反袁活動。1921年初,出國游歷。在美國期間,被聘爲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1923年2月,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 4月辭職; 9月任教育總長,並在北京大學講授軍制學,在北京師大講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任教育總長; 10月任代理國務總理;11月以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務; 12月辭職後返天津。1927年5月,國民政府任命爲上海市市長; 同年武漢七一五政變後,蔣介石下野,黄隨同辭職。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臺; 2月推爲國民政府委員並任命爲外交部部長; 3月任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 4月任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8月任中央政治會議委員。10月任北平故宫博物院參事; 11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1929年1月,任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常務委員、副委員長。1932年6月,在上海倡議組織新中國建設學會。1933年5月,任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 6月任行政院華北戰區救濟委員會委員長。1934年12月,任内政部部長。1936年9月,復任國民政府委員; 同年12月6日在上海病逝,年56歲。 黄郛 浙江绍兴百官镇(今属上虞)人,一说杭县(今余杭)人。原名绍麟,字膺白。1904年(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蒋介石、张群结识。1910年(宣统二年)学归,任职清廷军谘府。1911年武昌起义、上海光复后,任沪军参谋长兼二十三师师长。1912年迁江苏都督府参谋长。曾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1916年移居天津,与北洋政客过往甚密。1921年出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入张绍曾内阁,署外交总长。后历任高凌霨、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年参与北京政变,代总理并摄总统职权,旋被迫辞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蒋介石委为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次年迁外交部长。1933年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推行亲日卖国方针,遭人民唾弃。1936年12月6日在上海病死。 黄郛1880~1936民国官吏。浙江绍兴人,原名绍麟,字膺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加入同盟会。后转入日本陆军测量部地形科。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谘府供职。1912年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1913年二次革命中在上海参加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冬回国,后参加浙江护国战争。1923年在北京政府先后任外交总长和教育总长。1924年参与北京政变,后一度代理内阁总理,摄行总统职权。北伐战争期间投向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和外交部长。济南惨案中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引咎辞职。1933年5月出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黄郛1880—1936新政学系首领之一。原名绍麟,字膺白。浙江绍兴人。先代经商致富,后渐衰落。父文治是候补县官。他幼时随父母住杭州,入塾读书,十六岁时补钱塘县学生。1904年入浙江武备学堂。不久,受清政府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与蒋介石、张群等结识。1908年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1910年毕业归国,在清廷咨府任职。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参谋长,并兼任沪军第二师(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派他兼任兵站总监。孙中山解职后,他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1913年4月宋教仁被刺,他到上海参加反袁起事,失败后逃往日本;后经南洋去美国。1916年回国,由上海移居天津。1921年,以考察战后经济为名到欧美等国游历。1923年,入北洋军阀政府张绍曾内阁,任外交总长。后又任高凌霨、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年一度代理内阁总理,摄行总统职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府,任他为上海特别市市长。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又任他为外交部长。不久辞职,退居浙江莫干山。1932年到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发行《复兴》月刊,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辩护。次年,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12月6日因患肝癌死于上海。 黄郛1880—1936字膺白,浙江绍兴人。1905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回国,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参谋长、二师师长,参加进攻南京和二次革命。后在北洋军阀政府任外交总长、教育总长。1924年北京政变后,一度代总理摄行总统职权。北伐战争期间投靠蒋介石,并代表蒋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勾结。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历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外交部长、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为新政学系首领之一。1936年12月6日在上海病死。 黄郛 黄郛原名绍麟,字膺白,原籍浙江嘉兴,1880年生于上虞。先后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联络同志组织 “丈夫团”。1910年在北京军咨府第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1911年参加光复上海之役;同年11月任上海军政府都督陈其美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兵站总监。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二次革命时与陈其美在上海响应反袁斗争。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去美国。1916年护国运动时参加策划浙军反袁活动。1921年被聘为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9月任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任教育总长;10月代理国务总理;11月以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务。1927年5月任上海市市长,同年辞职。1928年2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外交部部长; 3月任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 4月任财政监理委员会委员;8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副委员长。1932年6月在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1933年5月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6月任行政院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委员长。1934年12月任内政部部长。1936年9月复任国民政府委员; 同年12月6日在上海病逝。 ☚ 黄昭顺 黄复生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