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蜀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蜀葵

 

薛能


 娇黄新嫩欲题诗,尽日含毫有所思。
 记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妆束厌禳时。


 黄蜀葵亦名秋葵,也叫侧金盏。这些名称大都是根据黄蜀葵的颜色和形状特点命名的。薛能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黄蜀葵的颜色、形状美,而且也着力描绘了黄蜀葵的神态美。
 “娇黄新嫩欲题诗”,诗人刚刚落笔就慢抹轻点,画面上立刻出现了几支浅淡素雅鹅黄娇嫩的黄蜀葵花。它花冠半侧,花瓣微微舒展,花蕊娇艳鲜嫩,令人看了以后诗兴萌动,真想蘸墨挥毫,为之赋诗一首。“娇黄新嫩”突出了黄蜀葵破蕊初开时的颜色特点,“欲题诗”则含义更为深远,它既画出了黄蜀葵花瓣宽大舒展,很象可以题诗的信笺的形状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烘托出了黄蜀葵的迷人魅力,为全诗的谋篇布局设计了总体结构,以下三句诗则在这基础上引申发挥,构思十分工谨奇巧。
 “尽日含毫有所思”。此句在谋篇布局中起着关键性的过渡作用。它既承前句写诗人“欲题诗”时低首含毫,凝思结想,全神贯注吟咏诗句时的神态,又自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黄蜀葵的神态描写的诗句。诗人仿佛在低声吟哦:你这样娇黄鲜嫩,我将怎样描写你呢? 我该把你比作什么呢? 在晚唐诗坛上,薛能属于“苦吟诗人”派。《唐才子传》说他“耽癖于诗,日赋一章”;郑谷《读〈薛许昌集〉有作》说他“属思看山眼,冥搜倚树身。”可见薛能的创作态度是何等专注,何等认真。
 “记得玉人初病起,”诗人在冥思苦索中,突然灵感来也,想起妙龄女子大病初愈,刚刚从病榻上起身时的一刹那。“玉人”即指美人,出自汉乐府诗《拟东城高且长》:“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美妙女子大病初起时的姿态该是怎样一种美呢?这和黄蜀葵花初开时有什么相似之点呢? 诗人一概不直言道出,完全留给读者去联想,去品味。《沧浪诗话》中说:写诗“语忌直,意忌浅。”读者可以根据经历,观察所得,反复吟咏,领悟其中的妙境:窈窕淑女,病体虚弱,走起路来,必然低眉托腮,袅袅婷婷,如西施病心,黛玉颦蹙,别具一种风韵美。黄蜀葵蓓蕾初开,薄罗轻妆,随风摇曳,婀娜妩媚,与大病初起之美女相比,其形体,其神韵多么惊人地相似。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诗人精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人得此妙喻,并不就此搁笔,他“尽日含毫有所思”何止一语,于是又脱口而出:“道家妆束厌禳时。”“道家妆束”,指道姑穿戴的杏黄色衣冠,诗人用它来比喻黄蜀葵花的形状和颜色。“厌禳时”则是妙手偶得之语。“禳”读“rang”是僧道之徒祈祷神灵、消除灾殃的一种迷信活动。这位道姑虽然合掌低首,祷告神灵而内心却厌倦已极,满脸愁苦沮丧。这一比喻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黄蜀葵花午后枯黄垂落时的神态,把黄蜀葵的形象描写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人晏殊写的咏黄蜀葵词《菩萨蛮》中“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的名句! 即从薛能这句诗演化而来。
 这首诗最大艺术特色就在于:诗人把颜色、形状、神态描写融为一炉,既绘出黄蜀葵花的颜色、形状美,又极力表现出其神韵美。全诗语言朴质无华,意境浑成,以人写花,花中有人,人花之间的感情、意兴息息相通,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咏花诗词之《黄蜀葵》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黄蜀葵

 

崔涯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攲。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这是唐吴楚间人崔涯的一首咏花诗。崔涯,与唐诗人张祜齐名,擅写游侠诗和咏物诗,他的《侠士诗》,曾被传诵一时。
 《黄蜀葵》是他咏物诗的代表作。作者借花抒情,把自己仕途失意、满腹清愁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诗人开篇就把自己要吟咏的对象——黄蜀葵象画家一样,用手中的笔淡淡地涂抹在秋天傍晚的景框中:夕阳西斜,野旷天低,秋风瑟瑟,万木萧杀,只有那稀稀落落的几枝蜀葵,在秋风中挺立,并以它骄艳的花朵,点缀着大自然的景色。这两句,起笔不平,且意犹未尽,为下面对蜀葵作进一步描绘,打好了底色。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攲。”诗人把视线从远处收回,仔细地观赏起眼前闲适、安静的蜀葵,看着那秋风吹过时蜀葵轻盈摆动的姿态,闻着蜀葵迷人的幽香,诗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傍晚,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好象那娇嫩、碧玉一般的花盘盛不下越聚越多的美酒一般的露珠,最终倾落下来。晚风徐徐吹来,把金黄的花盘吹得微微倾斜,就好象那被风吹歪的道冠。这四句,是诗人对蜀葵的颜色、姿态、气味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里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描绘逼真,比喻贴切,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表面看来,诗人是带着一种欢愉的心情来描画蜀葵的。但最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在秋天这个季节里,百花凋谢,只有蜀葵还默默地开放,与周围环境那样不谐调。其实,诗人要突出的正是蜀葵的这种个性:悄然独立,默默地与世抗争。最后两句,实际上恰好道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态。花似无愁却有愁,人似无心更有心。那默然无语的蜀葵,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仕途失意、长期漂泊的忧愁,无人理解,只有向蜀葵诉说,在蜀葵身上,诗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把自己的感情,物化到了蜀葵身上,使“物我合一”,名为写蜀葵,实为吐心声,达到了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采用了远近、动静结合的写法,托物言情。整首诗就象一幅画,重涂淡抹,错落有致。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很有特色。用后人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这篇诗作。实不为过。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一二年生草本 > 秋葵 > 黄蜀葵
黄蜀葵  huángshǔkuí

即秋葵。

黄蜀葵sunset abelmoschus

Abelmoschus manihotMedic.,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花卉。原产中国及日本。株高可达2m,全株疏被长硬毛。叶互生,掌状5~9裂,裂片矩状披针形,有粗齿;叶柄长。花单生叶腋或枝顶,黄色,径约12 cm。花期7~10月。蒴果有硬毛。种子近圆形,能自播。不耐寒,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长势旺盛,应控制肥水以防株形过于高大开展而倒伏。春播。园林中用作背景材料。全草入药,有清凉败毒作用。

黄蜀葵huáng shǔ kuí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黄蜀葵(12)。药名。参见“黄蜀葵花”、“黄蜀葵子及根”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