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河水库灌区
位于武威市中路乡天梯山石窟北翼水峡及人口处。灌区地处武威市东南隅,东靠古浪县,南邻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面和杂木河灌区接壤,控制面积355平方公里。分为山内、山外两个灌区。山内张义灌区在水库以上为山间盆地,海拔2 020~2 360米,有河谷阶地2万多亩;山外黄羊灌区在水峡口外冲积扇面上,海拔1 650~1 960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16毫米,蒸发量达2 000毫米,水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双龙山一带, 主河道流经清源镇入白塔河, 于羊下坝乡北侧汇入石羊河, 全长126公里。水源系南部山区集雨径流和冰雪融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44亿立方米,河水除汛期外,一般清澈透明,矿化度0.6~1.1克/升。山外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深, 在70~170米左右。灌区辖河东、谢河、庙山、七里、广场、二坝、黄羊镇和张义、中路、黄羊河农场等8乡、1镇、1场。有农业人口11.2万,耕地面积35万亩。农作物有春小麦、油籽、豆类、洋芋、甜菜、瓜果等。新中国成立后,黄羊河灌溉工程是本省首批水利工程,于1951年10月建成。改多首制为一首制,并实行合渠并坝。1961年建成黄羊河水库,总库容6 000万立米, 设计灌溉面积31万亩, 自1973年3月至1980年进行坝基处理和续建加固。1980年完成渠道改建, 将总长192公里的干支渠进行浆砌卵石衬砌。1982年又建成装机2 600千瓦的坝后式水电站。1983年以后, 相继进行了农田渠系配套和人畜饮水管道工程, 到1989年实灌面积达到21.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