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簿契部 > 名籍 > 黄籍 黄籍 huángjí 户籍簿。因用黄紙書寫,故稱。《宋書·武帝紀下》:“辛酉,開亡叛赦,限内首出,蠲租布二年。先有資狀,黄籍猶存者,聽復本注。”《南齊書·虞玩之傳》:“建元二年,詔朝臣曰:‘黄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文據 > 黄籍 黄籍 huángjí 版籍之一種。户口簿册。因以黄紙書寫,故稱。魏晉已用之。《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引《晉令》:“郡國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載名。”《宋書·武帝紀》:“開亡叛赦,限内首出,蠲租布二年。先有資狀,黄籍猶存者,聽復本注。”《南齊書·虞玩之傳》:“黄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自項氓俗巧僞,爲日已久,至乃竊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損三狀,貿襲萬端。或户存而文書已絶,或人在而反托死叛,停私而云隸役,身强而稱六疾,編户齊家,少不如此。” 簿册 簿册册(册子;清~;底~;表~) 本本 本子 簿子 另见:纸片 装订 书写 记录1 ☚ 簿册 名册 ☛ 黄籍huáng jí黄纸书写的户籍。东晋时用以登记定居者的户口。《太平御览》卷六百○六:“郡国诸户口~~,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 黄籍 黄籍东晋南朝地方基层所用的户口登记总簿。因作用不同,另有白籍。时,土著用黄籍。《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晋令》称: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即多为官吏等免役户。故许多人以各种手法挤入黄籍,求逃避徭役。南齐高帝(479~482年)按虞玩之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431年)版籍为准,进行校籍。齐初的校籍弊端百出,富有者用各种手段涂改户籍,而贫苦人民常常被诬为户籍诈伪,受到“却籍”的讹诈,罚充远戍或筑城,以致民多逃亡避罪,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南齐武帝永明三年 (485年),唐寓之为反抗检查户籍发动起义,江南“却籍”户前来投奔的三万人。起义被统治者诬称为“白贼”,不久被镇压下去了。但黄籍检查工作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宋、齐、梁、陈而无法解决的黄籍问题,至隋统一后方消除。 ☚ 版籍 白籍 ☛ 黄籍晋代和南朝的一种户籍册。因用黄纸写成故名。( 《太平御览》卷660) 引 《晋令》: “郡国诸户大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南齐书·虞玩之传》:“建无二年诏朝臣曰: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氓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叛死,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编户齐家,少不如此。”黄籍多为官吏地主等免役户。由于伪冒者众,南齐政府实行 “检籍”。南齐检籍以宋元嘉二十七年户籍为准,凡查出与此不合者,一律退回本县改正,称为 “却籍”。 黄籍 黄籍东晋南朝地方基层所用的户口登记总薄。另有白籍。因为作用不同, 故用黄、白两种纸张来区别。东晋在江南建国以后, 北方人口南移,建立了许多侨郡、侨县, 侨户用白色纸户簿登记, 《晋书·成帝纪》: 咸康七年(341), “实编户, 王公以下皆正土断白籍。”这种白籍多为劳动人民, 须负担赋税和兵役。土著则用黄籍, 依《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引《晋令》说:“郡国诸户口黄籍, 籍皆用一 尺二寸札, 已在官役者载名”, 即多为官吏等免役户。一些人以各种手法挤入黄籍。因此, 南齐政府实行检定黄籍,搜括不应引入黄籍的户口悉充远戍, 以致民多逃亡避罪, 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南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唐寓之为反抗检查户籍发动了起义。起义被统治者诬称为“白贼”, 不久被镇压了下去, 但已进行三十六年的黄籍检查工作, 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这种检查与反检查的斗争, 实际就是征课与反征课的斗争,由于赋役的不断加重, 以致历宋、齐、梁、陈而无法解决。隋统一后消除。 ☚ 著籍 白籍 ☛ 黄籍指户籍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