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症病毒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症病毒组Luteo virus group

属单链核糖核酸,无包膜,球状,单分体基因组病毒。俗称大麦黄矮病毒组(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group)。1975年在马德里召开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二次会议上命名为黄症病毒组(Luteo viruses),Luteo源于拉丁文Luteus,为黄色之意。因为在刚建组时,确定的三个病毒成员都引起寄主黄化症状而得名。随着研究的进展,病毒成员逐渐扩增,寄主症状除黄化外,还有卷叶、红叶、黄边、矮化和坏死等症状。典型成员是大麦黄矮病毒麦长管蚜株系(Barley yellowdwarf virus-Macrosiphum avenae virus,BYDV-MAV)。黄症病毒组编码程式是R/1 : 2/*S/S:S/Ve/Ap。
病毒性质 病毒粒子球形,直径25~30纳米,分子量为6. 5×106,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40克/立方厘米,中度稳定,沉降系数(S20.w)约为104~118S,等电点pH值5.3,吸收光谱260纳米/280纳米的比值为1.6~1.9。每一个粒子上有180个蛋白亚基,以T=3的20面体网络排列。衣壳蛋白质由一种多肽构成,分子量为24×103。核酸为正功能的ssRNA,分子量为2×106,约占粒子重量的28%。其5′端有Vpg,包含6个阅读框架。病毒在活体外的性质比较稳定,钝化温度45~75℃,体外存活14~21天,稀释限点10-2。病毒粒子局限在寄主的韧皮部细胞内,病毒含量低(<100微克/升)。
分布和为害 黄症病毒组中的多数成员属世界性分布。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马铃薯卷叶病毒 (Potato leaf rollvirus,PLRV)、菜豆卷叶病毒(Bean leaf roll virusBLRV)、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eet weaslern yellow-ing virus,BWYV)常造成严重的减产。黄症病毒组中的多数成员寄主范围较窄,一般限于同科植物。大麦黄矮病毒为害禾本科植物,包括栽培的作物及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马铃薯卷叶病毒主要为害几种茄科植物,大 豆 矮化病毒 (Soybean dwarfvirus,SDV)、菜豆卷叶病毒、豆类黄化病毒(Legumeyellows virus,LYV)为害多种豆科经济作物。而甜菜西方黄化病毒寄主范围广,可侵染23科150多种植物,为甜菜、大豆、番茄、向日葵等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的燕麦。
病毒与传毒介体的关系 介体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蚜虫的口针必须达到寄主的筛管,才能获毒和有效地传毒。最短的获毒时间为6分钟至4小时,最短的传毒时间为12分钟至1小时,最佳的获毒和传毒时间均为24小时。麦二叉蚜穿透燕麦韧皮部需要200分钟,禾谷缢管蚜只需要60分钟。获毒后的蚜虫不能立即传毒,有12~24小时的循回期。在此期间,病毒粒子通过蚜虫消化道到达后肠,由后肠细胞转移至血体腔,随血淋巴周身循回,病毒粒子从血体腔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副唾液腺,经唾液腺的分泌细胞再转移至膜囊内,经胞吐作用进入涎管,释放病毒。病毒粒子只在体腔内循回而不增殖。带毒蚜虫脱皮后可持续传毒两个星期。
病毒成员与介体蚜虫种间有高度的特异性,甜菜西方黄化病毒只能由桃蚜(Myzus persicae)传播,大麦黄矮病毒麦长管蚜株系只能由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传播;缢管蚜株系则由禾谷缢管蚜(Rhopalosphum padi)传播,胡萝卜红叶病毒(Carrot red lef virus,CRLV),只由伞形花二尾蚜(Cavariella aegopodii)传播。这种特异性可能是由病毒蛋白与蚜虫副唾液腺膜的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些病毒自身不能通过蚜虫或不能通过某种蚜虫传播,但在复合侵染的病株中可以依赖黄症病毒的帮助而传播。如菜豆黄脉带病毒(Bean yellow veinbanding virus,BYVBV)只有依赖菜豆卷叶病毒(BLRV)才能通过豌豆蚜传毒;大麦黄矮病毒玉米蚜株系可以帮助大麦黄矮病毒长管蚜株系通过玉米蚜传毒。对依赖传毒的机制至今还不了解。
寄主细胞的病理变化 病毒粒子局限在寄主韧皮部细胞内,在筛管和伴胞内极易检测到病毒,韧皮部薄壁细胞内偶可发现病毒。细胞病理学变化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其一,病毒粒子从初侵染的筛管通过胞间联丝进入附近的伴胞,首先在胞间联丝附近的细胞质内线粒体、质体和核糖体裂等。继而在细胞核内出现直径为2~4纳米的丝状体和直径为50~230纳米单层膜的囊状体,不久细胞核畸变;其二,病毒粒子以相似的状况进入伴胞,囊状体被一层膜和内质网包围,细胞质内有少量的丝状体,核内无丝状体,细胞核不变形,病毒粒子出现在核仁周围,同时薄壁细胞壁增厚。
黄症病毒组的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据报道,黄症病毒和其所致病害很多,其中有些可能是同一病毒的不同株系或同物异名。根据病毒的主要性状和血清学相关性,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五次报告中确定的成员有10个,多数成员间有血清学相关性。在较早的文献中,大麦黄矮病毒包含若干个株系。近年根据株系间的血清学相关性、核酸分子杂交、dsDNA的轮廓图以及细胞病理学上的差异,认为大麦黄矮病毒中可能包含两个不同的病毒: 一个是大麦黄矮病毒长管蚜株系,包括二叉蚜株系和燕麦长管蚜株系;另一个是大麦黄矮病毒缢管蚜株系,包含玉米蚜株系和水稻加罗病毒。中国报道的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株系(BYDV-SRV)与国际上已知的株系都没有血清学相关性,其分类归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症病毒组luteovirus group

一组侵染植物引起黄化症状类型的RNA病毒。性状代码为R/1∶2/28∶S/S∶S/Ap。组名源于拉丁文luteus(黄化)。典型成员为大麦黄矮病毒一长管蚜株系(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strain,MAV)。病毒粒子球形,直径25 nm,沉降系数为104~118 S,紫外光吸收比值(A260/A280)为1.60~1.90,核酸含量28%,蛋白质含量72%。基因组为单链RNA,单分体,相对分子质量2.0×106。机械接种和种子不传毒,蚜虫以持久性传播,为循回型,持毒2~3周。病毒成员与介体蚜虫之间有高度的专化性,每一病毒只能由一种或少数几种蚜虫传播。钝化温度为45~75℃,体外存活期14~21天,稀释限点10-2。病组织内病毒含量低。病毒分布在韧皮部。被害植物主要呈黄化或红化症,也可引起卷叶、皱叶和叶片僵直。免疫原性强,多数成员间有血清学相关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