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疸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疸针灸治法

黄疸针灸治法

黄疸,又名“黄瘅”。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三大主证。多因感受时邪,或饮食不节,或寒热湿邪内阻中焦而发病。现代认为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肝原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三大类,常见者为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等。临床一般多分为阴黄和阳黄。针灸治疗黄疸有一定效果。
通治法 由于本证为湿热夹毒蕴于肝胆,治宜清热化湿,疏调肝胆。首选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穴、俞穴、募穴其,次为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等经穴,如肝俞、胆俞、日月、期门、中脘、阳陵泉、足三里; 阴陵泉、太冲、行间等,每次3~5穴,用毫针行泻法或平针手法。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10次为一疗程。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阳黄 因湿郁热蒸,胆液外泄,溢于肌肤所致,证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𢙐,脘腹胀满,口干苦,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选穴略同通治法,用毫针刺行泻法,一般不用灸法。其中发病急骤,身黄如金,壮热烦渴,胸腹胀满,神昏谵语,衄血便血,皮肤出现血点瘀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弦数有力者又称“急黄”。治宜清热、泄毒、开,窍。选督脉、手厥阴经和足太阳经腧穴,如水沟、百会、大椎、灵台、曲泽或委中等,每次3~4穴,用毫针刺行泻法。
阴黄 因寒湿困脾,胆汁受阻,外溢肌肤所致,证见目肤俱黄,其色晦暗,甚如烟熏,神疲畏冷,脘痞食少,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质淡而苔白腻,脉沉迟或濡缓。治宜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选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太阴、足少阳等经穴和背俞穴,如至阳、胆俞、阳纲、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阳陵泉等。每次3~5穴。用毫针刺行补法或补泻兼施,或针灸并用。另外还要随证配伍,如神疲畏冷可加命门、关元等。若胁下癥积胀痛,腹胀形满,饮食锐减,舌质微紫,或有瘀斑,舌苔剥蚀,脉细涩,多为瘀血证候,提示有恶性病变可能。

☚ 霍乱针灸治法   病毒性肝炎针灸治法 ☛
000017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