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瑞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瑞采1907——江蘇南京人,1907年 (清光緒三十三年) 生。1924年9月,入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習水土保持專業。1925年爲中華自然科學社社員、幹事。1929年6月,金大農學院畢業,獲農學士學位; 同年9月起,先後任中央大學農學院助教,金陵大學農學院助教、講師。1935年6月,赴美國留學,先後入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研究院、明尼蘇達州大學研究院土壤系學習。1937年4月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37年底至1945年4月,任成都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土壤組主任、農藝系主任、研究生導師。1946年4月起,先後任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農藝系主任、土壤組主任,研究生導師。1947年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理事長。一度赴美國倫敦,在土壤植保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48年任國民政府農業部農業推廣委員會土壤肥料組技正。1949年元月,兼國立政治大學土壤學教授。1950年參加九三學社。1952年9月,歷任南京農學院教授。土化系主任、名譽系主任、研究生導師。1956年任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兼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任江蘇省政協第三届委員會委員,第四、第五届省政協常務委員。1972年春,任江蘇農學院土壤系教授、革委會副主任、農田生態研究室主持人。1979年9月,任南京農學院土化系主任,研究生導師。同年任農牧漁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學術委員。1980年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1981年春起任南京農學院教授,土化系名譽系主任,研究生導師、博士生導師、農田生態研究室主持人。1983年起,任中國土壤學會顧問。1985年任全國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組成員,中國農學會土壤肥料研究會第二届理事會學術顧問。1986年任全國土壤分類研究指導組成員。著有《土壤學(土壤學基礎及土類各論)》、《土壤發生、分類與資源評價》、《中國廬山地區土壤垂直分布的特徵》、《中國江淮平原某些土壤的微形態特徵》、《中國變性土及變性土型土壤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徵》等。 黄瑞采1907~中国土壤学家。1907年3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藉湖南省长沙市。1929年自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后,到中央 黄瑞采1907~中国土壤学家。1907年3月10日生于江苏南京市。1929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193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教授、农艺系主任,南京农学院教授、土壤与农业化学系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和第四届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专长土壤发生分类、农田生态和土壤微形态学。主持和研究了中国暗色黏性水稻土的分类和利用,其成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世界土壤图》中的中国图幅提供了依据。著有《土壤学——土壤学基础及土类各论》、《土壤微形态学——发展及应用》、《土壤的发生分类与资源评价》,并撰有学术论文70余篇。 黄瑞采 黄瑞采1907~长沙人。早年留学美国。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南京农学院土化系主任、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田生态研究室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土壤肥料研究会顾问,江苏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常委。长期从事土壤学、土壤发生演变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曾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奖。著有《土壤学》、《土壤发生分类与资源评价》、《土壤微形态学》等。 ☚ 黄道奇 龚克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