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河古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河古道

黄河迁徙、改道后留下的旧河床、河堤、河滩及背河洼地等河道遗存。几乎遍布整个华北平原,但经人类后期改造及自然变化,现大部分已面目全非。在华北平原塑造中,黄河是主要角色。据历史资料记载,自前602年以来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3次,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 有漳卫、漯川、笃马、清济、泗水、汴水、濉水、涡河、颍河等9条主要泛道,其中前4条位于今黄河道以北,向北流入渤海; 后5条南流入淮河,夺淮河道入海,直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即今黄河下游河道。在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北翼,古河道、沙丘、洼地亦呈东北向相间分布,尤以郑州黄河铁桥向东北经原阳、滑县南东至冠县一带最明显。古河道一般高出地面2米~3米,宽10千米~20千米,以细沙和粉细沙沉积物为主,经风吹后形成沙丘。碟形洼地分布在古河道两侧,它是黄河每次改道时在两岸形成的缓岗之间相对低洼的地带。洼地中心与四周缓岗的高差为1米~3米,地下水位较高。洼地的面积大小差别很大,以分布在修武、辉县、新乡之间的面积较大。河南兰考至江苏淮阴一带的废黄河是一条悬河床,是1855年黄河改道前的明清故道,沿废黄河两侧有一系列小冲积扇,它们是经多次泛淤造成的,其中最明显的有10个,分布在砀山、丰西、丰沛、睢西、睢宿、六圹河、泗阳、淮阴、涟水、滨海等处,构成条带状冲积扇群。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南翼,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远可延伸到沈丘、毫州一带,黄河故道现在在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沙丘、沙岗、波状沙地、洼地、泛淤平地的交错分布。沙丘与沙岗是黄河古道洪流区的沉积物,经风力再搬运形成的,它们多沿古泛道呈带状分布。向东南至周口、柘城、商丘一线之间,地面坡度1/2500~1/5000,组成物质变细,以粘质沙土为主。在黄河古道流经的地方,有大面积的波状沙地、古河床高地和槽形洼地。历史上黄泛水流至此后,泛流大大减弱,泛水逐渐归槽,纳入颍河、涡河等河流。总的特征是,南部黄河古道不及北部多,且不大明显,主要是缓岗、洼地、微斜平地等中小地貌相间分布。


1761年黄河决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