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长卷,纸本,水墨。此卷描绘的是富春江一带初秋的景色。画中山峦回旋辗转,林木簇簇丛丛,溪涧曲折深远,村舍、渔舟点缀其中。把富春江一带千百里的动人景致巧妙地移入了这丈尺的画幅中。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境界。
此卷笔墨精简凝练,高崖峭壑用披麻皴,笔势潇洒利落; 丛林一带,打上横点子作叶,秀润洒脱。意境空灵超脱。清代画家王原祁评说: “想其吮毫挥笔时,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行,止乎不得止,绝无求工求奇之意。”此画是作者对当地山川作了细致的观察与揣摩,用了七年时间完成的。当时画家已近八十高龄。作画已达到笔苍墨润,笔简意赅的境界,为后世文人、画家所赞叹。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5),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常熟人。曾充任浙西宪吏,后获罪入狱。从此不问政事,放浪于江湖,以诗酒自娱。他通音律,长词短曲,落笔而成。到了五十岁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或作水墨,或作浅绛,多写虞山、富春山一带景色。为“元四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