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随意破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随意破字

随意破字

训诂弊病之一。即在没有确凿依据的情况下,臆断某字为通假字,而以所谓本字改读原字。如《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囷兮。”俞樾认为“廛同缠”,“亿同繶”,“囷同”,都是“束”义,诗中原字为通假字。王力指出这是滥用通假,随意破字。原字分别为“一夫所居之地”“十万禾束”“圆形之仓”,在诗中本可讲通,不必臆改。
随意破字的弊病,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滥用通假,无限制夸大通假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用“破字”指出通假现象,对于理解古书,研究文字假借及音义关系,都是有用的,但随意破字则走向了谬误。出现这种弊病的原因有三:
❶不明古义而误破。如《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有的注释根据杜预注解释为“介通甲,即给马披上铠甲。”其实“介”是“𩧦”的古字,义为把马尾打成结,《说文解字· 马部》:“𩧦,系马尾也。”注释者未明古义而误为通假。
❷好求新解而强改。如《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毛传》:“寘,置。”本已通顺,有人却认为通“缇”,意为行走,实际上并无依据,而且不符合《诗经》中“寘”的通例。
❸本为通假,但误注本字。如《荀子·劝学篇》:“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杨倞释“柱”为屋柱之义,固然不对,王引之认为是通假,本字为“祝”,也不尽准确,因为“祝”作“断”讲也是假借,本字应为“𣃁”,《说文解字·斤部》:“𣃁,斫也。”

☚ 望形生训   以今律古 ☛

随意破字

训诂弊端之一。即随意改变原文的文字,或臆断为通假,或强指为字误。例如《诗·魏风·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王引之认为“寐”通“沫”,是“已”(停止)的意思(见《经义述闻》卷五)。其实,以“寐”之本义“睡”解释本句可通(意谓早晚不要贪睡),完全无须旁牵曲解。以“寐”为“沫”即是滥用通假。又如蔡邕《郭有道碑》: “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朱起凤云: “‘见述’不词, ‘见’盖‘著’字之误”(《辞通》卷二十一“著述”条注)。其实, “见述”就是被人所称述,文从字顺。朱氏臆改原文,反而扞格难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3:28